梳理實施“服務您·溫暖我”志愿服務月、公共法律服務便民利民措施、城鄉困難群體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為7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辦理遺囑公證、法律服務惠民助企專項行動、法治文化進基層、執法惠民計劃、民生領域規范性文件清理、推進司法所“一所四站點”建設10個項目。
貫徹全國教整辦要求,積極推行寧博司法行政一體化服務同城化、“家門口的會見”“雨后之花,陽光現代——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心理輔導”、法律服務“三進”活動、執法惠民行動等7個重點項目。
市司法局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始終,充分發揮“一個統籌、四大職能”優勢,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出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其中,未成年矯正對象心理矯正模式項目受到中央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督導組充分肯定,作為亮點工作向我市反饋。
推進寧博司法行政一體化服務兩地同城化
今年5月11日,博望區法律援助工作人員和律師來到南京市江寧區丹陽社區居民詹某某家中,為其殘疾女兒姜某某提供跨界法律援助。
博望區法律援助工作者對姜某某申請的因殘疾無力支付撫養費案件法律援助進行了現場受理,當天完成審批程序,并指派律師為其辦理此案。受援人姜某某母親當場激動地說:“是你們給了我全家的希望,非常感謝你們來到江寧為我們維權。”
今年5月8日,博望區司法局與江寧區司法局簽訂《寧博司法行政跨界一體化戰略合作協議》,聚焦兩地人民調解、法律服務、法治宣傳、特殊人群管理、依法治區等多項公共法律服務領域。兩地司法行政機關設立“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江寧博望一體化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打造一個接邊聯調維穩大防控圈,為兩地鄰邊群眾提供人民調解等多項公共法律服務。截至目前,現場調解跨界群眾債務矛盾糾紛1起,跨界開展法律援助上門服務2起,接受江寧區服刑人員家屬遠程探視安徽監獄服刑人員的申請2起。
遠程視頻會見圓了群眾家門口“探視”夢
今年5月14日,和縣司法局姥橋司法所架設的遠程探視設備首次啟用,九成監獄楊某的家人第一次在家門口完成探視。楊某家人表示,“打個電話就可以向司法所申請,在司法所就能實現探視,方便得很”。
過去,縣區司法局只在城區的社區矯正中心設有遠程視頻會見地點,有的罪犯親屬到探視點,路程較遠,很是不便。市司法局為解決這一難題,著力打造“家門口的遠程探視室”,將遠程視頻會見系統向司法所延伸,有效解決了罪犯親屬因身體情況、經濟拮據、交通不便、時間受限等原因導致的會見困難問題,激發了罪犯的改造熱情,在服刑人員與親屬之間架起了一座親情感化的橋梁。
截至目前,全市遠程視頻會見系統共延伸至11個位置偏遠的司法所,受理申請43件,已探視成功21件。
用承諾代替88項證明不用再開了
市民劉某在市社保大廳的工傷保險窗口辦理工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申請事項,工作人員撥通了劉某所在村委會的電話,確認了申請人與職工的身份關系,在劉某填寫完一份告知承諾制承諾書后,相關手續即辦完。如果按以往流程,劉某必須找村委會給她開具證明身份關系的證明。
今年以來,市司法局在行政執法監督領域大力推進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在和市直各部門充分協調的基礎上,牽頭制定《馬鞍山市市直單位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目錄》,明確了15個推行告知承諾市直部門,涉及證明事項88項,內容涵蓋戶籍管理、市場主體監督、資格考試、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多個方面,所涉事項均與企業生產經營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頒行了《馬鞍山市無證明事項市直單位名單(第一批)》并在全省首次公布13家無證明事項市直單位名單。
禁漁護家普法 共建綠色家園
“沒想到非法捕撈會產生這么嚴重的危害,回去后我要把學到的知識告訴親戚朋友,千萬不能進行非法捕撈。”當涂縣江心鄉一位村民參加“禁漁護家普法行”活動后說道。
“禁漁護家普法行”是當涂縣司法局宣傳長江禁捕相關政策法規開展的一項特色活動。今年4月以來,“禁漁護家普法行”線下活動已經走遍江心、湖陽、黃池等縣域內所有涉江涉湖鄉鎮,通過集中宣傳和入戶宣傳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展板宣傳、分發“禁漁護家明白信”2000余份;在線上,通過“法治當涂”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長江禁捕微信10期,在“FM90.1普法小時光”專門開辦了“禁漁護家”專欄。
便民利民辦實事 貼心服務“零距離”
今年4月25日,市民馮先生到安徽江東司法鑒定所取報告,工作人員同時給了他一個“暖心資料包”,里面裝有一瓶免洗速干型手消凝膠、一個獨立包裝的醫用口罩,還有一個定制鼠標墊。“以前取報告只能手拿,現在有了資料包,方便又實用。”馮先生表示。
為被鑒定人提供“愛心帆布包”“便民健康包”“專用輪椅”“免費午餐”;為英模烈屬、殘疾人、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申辦公證減免公證費;對社會公益性捐贈、遺體捐贈等公益性事項免征公證費……全市公證行業通過提供“免費為70周歲以上的老人辦理遺囑公證”“公證最多跑一次”“設立鄭蒲港新區為民辦證點”“掌上公證”等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
“雨后之花,陽光現代”真情幫扶助回歸
為進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教育矯正質量,促進其順利融入社會,預防和減少犯罪,市司法局積極探索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教育幫扶新途徑,在全省創新啟動“雨后之花,陽光現代——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心理輔導專項服務項目”,擇優選擇安徽省現代心理學研究院承接此項任務,根據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和健康成長需求,采取不同于成年人的管理、處遇及教育的矯正模式,加強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思想、法治、道德教育和心理輔導,用心幫扶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迷途知返,融入社會。
市司法局從區級社區矯正機構抽調熟悉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特點的司法行政干部和社區矯正民警,專職負責未成年人教育矯正工作的統籌協調和業務指導。截至目前,通過心理評估與建檔服務,已建立起全市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群體的人身危險性分級預警管理制度,共測評27人次,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傳播5次、個案化心理輔導78人次以及危機干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