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革命烈士陳喬年親筆填寫的履歷表首次被公開。這張履歷表在“民族復興的百年旗幟——中國歷史研究院征集海外中共珍稀文獻展”中展出,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烈討論。
在這張履歷表上,陳喬年詳細地填寫了自己家庭構成、教育程度、經濟情況等。透過泛黃的紙頁,我們看到了一個更加鮮活的陳喬年,我們知道他生于1902年9月2日;他的曾用名有“羅熱”“何忍”“秋水”;他家是“官僚兼地主”,祖母有七八百畝田和兩個商店;他的父親陳獨秀“曾充過教授”,哥哥陳延年的職業是革命。他曾于1920年起在法國學習、工作,并于1923年路過德國。他的法文說的不太好,但勉強可以寫;他的俄文說得很好,但不能寫……
從陳喬年的履歷表中,我們讀懂了兩個字——忠誠。一方面,對于自己的收入來源和個人經歷,陳喬年事無巨細,用清秀有力的筆跡,向組織原原本本地進行了匯報。哪怕是1923年曾路過德國,哪怕是16歲時去法國的路費來源,他都清清楚楚地寫在了這張履歷表上。自己不了解的情況,他也詳細寫上了原因。
另一方面,履歷表也顯示,他雖然出身官僚兼地主家庭,祖上有七八百畝田和兩個商店,但自己卻脫離家庭,靠著父親給的很少的一點生活費,靠著朋友、組織的幫助以及自己做工,完成學業,奔走于革命之途。顯然,他早已將個人得失置之度外,支撐他做出如此選擇的,無疑是對黨的忠誠,是信仰的力量。
這幾張穿越百年歷史而來的泛黃紙頁,承載的精神依然鮮活。字里行間,一個年輕共產黨員毫無保留的赤誠之心和毅然決然的奮斗足跡,躍然紙上。這便是信仰的力量,它能夠點亮中國漫漫長夜,同樣能夠抵達百年后的億萬網民內心,讓人們為之深深感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我們黨一路走來,經歷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靠的就是千千萬萬黨員的忠誠”。陳喬年這份對革命事業的擔當與熱忱,離不開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的堅定信念。這也是近百年來,無數中國共產黨人所堅持的首要政治品質。
黨章規定,黨員要“對黨忠誠老實,言行一致”。習近平指出:“做人要實,就是要對黨、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90多年前,面對需要填寫家庭出身、職業、收入、社會關系的一張履歷表,陳喬年光明磊落,將表填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當前,干部個人事項報告制度填寫的真實與否,也反映了干部是否對黨忠誠。這張泛黃的履歷表無聲地告訴我們:在百年的奮斗征程中,對黨忠誠老實是永不褪色的政治品質。
“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這是1928年,陳喬年被押送行刑前對獄友說的話,也是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后繼的動力所在。如今,在陳喬年和陳延年的老家安徽,省會合肥有一條小路叫做“延喬路”,路的盡頭是“繁華大道”。據合肥第四批道路命名公示證實,這條路正是為了紀念這兩位青年。
紀念陳喬年及其兄長的延喬路通向的是“繁華大道”,如今的中國則正走在繁華大道上。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陳喬年曾經對獄友說的話,正在實現著,他對黨的忠誠,對黨性的堅守,也將繼續傳遞下去,成為每一個中國共產黨人時刻銘記的政治底線。(半月談評論員 楊建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