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中,悶熱的田間,頓時涼快了不少。
大棚里,手持剪刀、頭頂草帽的施喜紅,正忙著給葡萄疏果:一手細心撥開葡萄串,一手握著剪把輕輕一合,去掉緊密的果,剪掉多余的穗,“這樣才好給品相好的果粒騰出生長空間。”
說這話的時候,施喜紅手上活沒停,不一會兒功夫,虬曲的葡萄枝上,一串顆粒飽滿且果穗美觀的葡萄串,躍然眼前。
站在玲芝村新鋪的赤玲路上,放眼望去,近百畝的大棚,分布在路的兩邊,即便是雨天,也依舊泛著白光,煞是醒目。
這些年,靠著種植水果,玲芝村鄉親們的日子甜得很,也蜜得很。
琴溪鎮玲芝村大棚里的葡萄青翠欲滴,長勢良好。人民網 汪瑞華攝
說及緣由,村黨支部副書記陳高峰功不可沒。2014年,原本耕地面積并不充裕的玲芝村,在陳高峰的帶領下,率先從外地引進葡萄和獼猴桃,小面積試種。“起初大家并不看好,心里也犯嘀咕,老陳就帶個頭,種了5畝地。”玲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衛慶寶介紹道。
過了3年的培育成長期,2016年開始掛果,當年就見了效益,不僅產量不賴,頭一茬的口感也不錯。就這樣,緊接著便逐年擴大種植規模,如今全村僅水果種植就有160多畝。
可前些年,玲芝村卻是另一番景象:全村人口1680人,農田面積只有2400余畝。“人均算下來,真就只有一畝三分地。”衛慶寶打趣說,過去村里的主導產業以水稻為主,單一得很,效益也不高,但凡家里有勞動力的,都外出務工去了。
在衛慶寶看來,田還是那塊田,人還是那些人,發展水果種植,讓村里過去的脫貧攻堅和今后的鄉村振興找到了突破口,漸漸地,水果品類越來越多,種植效益也是越來越好。
田間地頭的棚體不斷完善,技術也更加成熟。現在的玲芝村,1月份采草莓、5月底摘黃桃、7月下旬葡萄上市,到了10月份,秋梨又是一茬,年底又該蜜桔成熟了……
“各類水果接連上市,一年下來基本沒有斷檔期。”衛慶寶告訴人民網安徽頻道,不僅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水果品種可供采摘,還有桃花、梨花、石榴花可供觀賞,村里頭的水果產業,是紅紅火火。
施喜紅正忙著給葡萄進行疏果。人民網 汪瑞華攝
“眼瞅著這些水果,從種植到掛果,美啊!”看著村里的新氣象,66歲的施喜紅感慨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玲芝村的示范帶動下,琴溪鎮如今成了小有名氣的“水果小鎮”,全鎮現有水果種植面積1000余畝,蔬菜種植面積1200余畝,已經成為當地接續振興鄉村的拳頭產業。
“為了配套村里的水果產業,這兩年把路修好了,停車場也建起來了。下一步打算結合旅游,讓前來摘果的游客不僅有的吃,還有的玩,除了采摘之外,還能體驗農事,產業振興了,鄉村振興才更有后勁兒。”衛慶寶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