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豚,長江的‘開心’”
下午2點45分,在這個屬于小朋友自己的歡樂節日里,孩子們或牽著爸爸媽媽的手蹦蹦跳跳,或在老師的帶領下和伙伴肩并肩進入劇場,滿懷著興奮和熱情,悄聲交談、有序入座。
下午3點整,全場陷入黑暗,點點熒光中,空靈悠遠的音樂響起,孩子清澈的歌聲從遠處飄來,《小江豚歸來》正式開場。
“我看見,成群的魚,逆流而上,我聽見,滔滔江水,奏響未來,一曲狂想。星光的寓言,風里的波光,月亮的心愿,晚風的祈禱……”從孩童嬉鬧的岸邊轉向神秘幽暗的江底,油油的水草在水底招搖,五彩斑斕、各種各樣的魚類生活在一起,為了守護家園而齊心協力、付出努力,一幕幕人與魚、污染與環保、愛與守護、失落與希望的故事正在上演。
故事是從一個名叫李天樂的10歲小男孩開始說起的。一次,天樂由于不小心掉入長江,在危難之時,被一條江豚所救,由于長江污染江豚早已在這一片長江失蹤,大家對于天樂看到江豚的話半信半疑。此時,江邊要建工廠的消息傳來,這意味著天樂和同學們即將無家可歸;失落的天樂在江邊偶遇了被江中污染物纏身擱淺的江豚——“開心”,原來當初救天樂的就是小江豚“開心”,他們很快心靈相犀,成了好朋友。于是,為了共同的家園,重拾綠水青山,修復長江的信念在天樂和小江豚的心中就此種下。為了實現守護長江永遠的家,為了小江豚重返家園,天樂和“開心”以及自己的小伙伴準備孤注一擲,勇往直前……
與此同時,故事的另一名主人公小江豚“開心”也在成長中歷經了艱難坎坷。盡管生態環境受到破壞,但它始終心懷著光明和理想,對人類充滿著關心和善意,和“魚千歲”、“黑桃”、“馬大哈”、“火箭”等族人們牢牢團結在一起,堅持守護家園的夢想,最終闖過了一道道難關,在碧波蕩漾的長江之濱,“開心”和天樂翩翩起舞,人類和魚兒們縱情歡歌,將全場推到了高潮,“請你們相信,我是江豚,長江的江豚,請你們相信,我是江豚,長江的開心……”高亢的歌聲久久環繞。
本場演出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和省文聯共同主辦,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局和市文聯聯合承辦,市藝術劇院傾情演出。該劇作為唯一兒童劇入選安徽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創優秀劇目展演,以兒童視角聚焦長江大保護,主題深刻、感人肺腑。
縱觀全場,劇目在音樂的處理上運用了很多流行元素的音樂手段,讓整場表演在音樂質感上更加活潑、可愛、親近兒童視覺審美和聽覺審美。在表現形式上,還運用了偶這個元素,讓江豚在和人類接觸的時候更加直接、清晰,以音樂劇的呈現形式,把人魚交流這種表現形式烘托得更加浪漫、神秘,富有詩意。不少觀眾認為,該劇是一部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優秀作品。
“環境好了,一定有機會能再見江豚”
生活在日益污濁的江水中,魚兒們終日惶惶,如何生存?
小男孩天樂能否幫助小江豚“開心”守護家園?
人類,是破壞生態還是保護自然?
魚兒,是另尋家園還是等待涅槃?
長江中,還會發生什么樣有趣驚險的故事?這一切都是未知的!
燈光慢慢點亮,故事慢慢鋪開,音效、舞美、活生生的人物、引人入勝的劇情......這一切像一個神奇的新世界撲面而來。所有的孩子都難以招架,被牢牢“釘”在座位上。與其說是看劇,不如說在和天樂和“開心”攜手開啟一段沉浸式冒險旅程。
變幻的光影和音樂中,一張張揚起的小臉全神貫注、真情流露:當小江豚被鐵皮刮傷了鰭,遍體鱗傷地被沖刷上江灘,孩子們眼眶紅紅的,忍著眼淚。當油污席卷長江,“開心”牽著“黑桃”協力沖破油污的阻礙,孩子們松開了攥緊的手心,努力地拍起了巴掌。當李天樂向遠行的魚群呼喊,“讓我們一起長江大保護,找回綠水青山,好嗎?”臺下的小觀眾們一起大聲喊道,“好!”
“我最喜歡看兒童劇了,因為可以舒服地坐在椅子上,邊看表演邊學習,這一次,我認識了小江豚,它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師苑小學王琪瑤同學開心地說,她最喜歡的角色就是“開心”,它活潑可愛、勇敢率真,受到所有人的喜愛。
“你去過江邊嗎,你看過江豚嗎?”鄰座的卜珩予同學是個活潑的小男生,他看得入迷,時不時和同學們小聲討論劇情,“我雖然沒看過江豚,但我和外公去過采石江邊,那里好漂亮,騎車超級舒服都不想停下來,外公說,環境好了,一定有機會能再見江豚。”
建中學校范天瑞同學喜歡思考,他說,看了這場表演,不僅學到了知識,了解了長江大保護的前因后果,更堅定了他的理想,“我想做一個科學家,研發最新的技術保護好綠水青山。”
真善美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陪伴觀看演出的家長也是感觸頗深。帶著兩個女兒來看劇的吳志軍是江心洲人,“小時候乘船經常看到江豚在江中游來游去,后來幾乎看不到了,現在聽說又可以看到江豚,真的蠻激動的。這部劇讓孩子們在歡笑中懂得了保護環境、敬畏自然,很值得一看。”如今的他,每逢周末節假日就要和家人們去薛家洼生態園、濱江生態濕地游玩,一家人親近綠色、回歸自然。
市民陳秀琴的孫子是兒童劇、舞臺劇的忠實觀眾,得知《小江豚歸來》這部兒童劇要在“六一”當天上映,她早早就買了票。“整場劇情感飽滿、舞臺呈現效果好,不光小朋友喜歡,我也很喜歡。我希望我的孫子能像小江豚一樣,時刻保持著真誠善良的心,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光明。”
“站上舞臺,沒有自己,只有角色”
“當‘黑桃’污蔑我私藏手機,破壞江水環境,臺下的小朋友高聲呼喊著要為我作證,那一刻我覺得什么都值了。”在后臺,臉上略帶疲倦的小江豚“開心”扮演者、市藝術劇院兒童劇團演員齊靜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5月31日剛從廈門演出回來的她,一分鐘也沒歇息,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小江豚歸來》兒童劇的彩排中。由于長時間排練,她的身體開始發出“休息”信號——嗓子疼。
“站上舞臺,沒有自己,只有角色。作為主演,我既要表現出小江豚的活潑可愛,還要把握好整場節奏和故事推進,全程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與興趣點,還是具有相當挑戰性的。”齊靜心里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凝神聚力、全情投入,將劇情完美地呈現在舞臺上,將《小江豚歸來》“一炮打響”。
三個月不到緊鑼密鼓的排練中,如何把屬于孩子的率真天性呈現好,如何讓孩子們感知長江母親的溫柔,如何讓小朋友們身臨其境地理解長江大保護的含義,是齊靜在演繹這部劇時一直琢磨的東西。演出中,孩子們稚嫩的叫好聲,此起彼伏的掌聲,讓齊靜上臺前緊繃的神經終于松弛了下來。“演出結束后,我站在臺上揮手,看著現場很多小朋友久久不愿離去,一直在和我揮手,心里真的特別感動特別滿足。”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戲齡近20年的齊靜,憑著一股對兒童劇、舞臺劇的熱愛與忠誠,滿懷著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演出了無數場口碑較佳、好評如潮的劇目。“我希望自己的表演能打動孩子,在給孩子們藝術享受的同時,傳遞精神財富和價值導向,形成一股直抵心底的柔軟力量。”
卸去油彩,脫下戲服,90后演員王瑋從舞臺上的“黑桃”變回清爽帥氣的大男孩。他認為“黑桃”是一個個性鮮明、較難演繹的角色,它視“開心”為對手,仇視人類,有時急功近利方法不當,但是知錯就改、熱愛族人,得到了大伙兒的諒解。“我認為‘黑桃’不能演出單純的好或者壞,給小朋友臉譜化的感受,為此我對這個角色的語言動作甚至舞美做了很多設計和改動。”
王瑋直言,《小江豚歸來》凝聚了大集體的心血,不斷地打磨、討論、修改、合成、彩排,每天都到深夜,今天早上6點不到他就醒了,一直到表演完畢大腦都很亢奮,緊張、有壓力、也有動力。“我為自己今天的表演打75分吧,距離滿分的剩余分數,我會繼續汲取經驗、不斷進步,將最好的‘黑桃’呈現給觀眾,讓更多小朋友像小魚兒一樣,和我們‘暢游’在水清景美的長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