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午后,在花山區南湖社區大北莊老舊小區整治改造項目指揮部會議室內,“紅色學堂”開課了!項目臨時黨支部的黨員們利用休息時間,認真學習《中國共產黨簡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等黨史教育書籍。
大北莊老舊小區整治改造項目是今年市、區為民辦實事重點工程之一,開工以來備受關注。花山區南湖社區把支部建在項目工地上,一手抓黨史學習教育,一手抓重點項目建設,讓黨員在項目一線為民解難題。
筑牢“紅色引擎”
黨旗飄在項目一線
大北莊小區歷經多年風吹雨打,當年全市聞名的氣派小區漸露“疲倦之態”:房屋滲水、道路狹窄、設施破損……居民生活體驗差,改造勢在必行。
大北莊老舊小區整治改造涉及133棟住宅樓,4360戶居民,總投資1.626億元。該項目投資額度、改造體量和涉及居民群體皆前所未有,如何立足實際,推動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這一惠民工程的落實,成為擺在南湖社區黨委面前的首要問題。
4月份改造項目開工后,在區委組織部、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項目臨時黨支部應運而生。南湖社區黨委書記陳潔擔任支部書記,項目黨建負責人擔任支部副書記,18名黨員組成了“社區+企業”、“學習+實踐”的紅色聯盟。
“學黨史就是要系統學、認真學、持之以恒學。在黨史學堂上我深刻感受到墻里墻外是一家,工地不僅僅是項目建設的載體,更是守初心擔使命的平臺。”支部組織委員劉鴻飛說。
會議室右手邊是信訪接待室,迎接每一位有困難、疑惑、需求的居民,面對面釋疑解惑、化解矛盾;左手邊是效果展覽室,居民代表可以來了解施工進度、比選改造材料。“我們邀請居民參加自治,對老舊改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實,最大程度做到群眾滿意。支部像一把鑰匙,凝聚了黨員的力量,打開了群眾的心扉,讓居民與黨員無縫對接。”陳潔感慨,如今,服務不僅實現“零距離”,還實現了“全天候”,建設腳步馬不停蹄。
激活“先鋒力量”
實事辦到居民心坎里
下午2點多,過了居民的午休時間,隆隆的機械聲響起,黨員干部們結束學習,投入繁忙的施工中。
“前一階段,樓頂的違建基本拆除完畢,現正在開展屋頂防水隔熱的施工,爭取搶在梅雨季節前完工,其他工程像拓寬消防通道、雨污水分流、綠化提升等都在同步開展,預計10月底竣工。”大北莊老舊改項目經理王慶壘介紹,項目改造中,作為臨時黨支部成員,他更多考慮的是群眾需求、民情民意,每天支部會議結束后緊接著就開項目調度會,社區兩委、項目方、居民代表定期碰頭。
黨建引領,群眾加入,大北莊小區還成立了居民代表協商會,對老舊改工作進行“一事一議”。黨支部變成了居民的“主心骨”和“領頭雁”。居民代表、老黨員康恒寶表揚道,“支部組織我們參與改造,凝聚了共識,辦了很多實事。”
“萬事開頭難,我們將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成效導向,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打造老舊小區改造‘升級版’,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感。”陳潔表示。
記者 季晨辰 通訊員 張吉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