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省科技廳獲悉,近年來我省大力建設創新平臺,爭創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各類國家級創新平臺210家,省“一室一中心”28家,省重點實驗室175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34家、院士工作站62家。
“十三五”以來,安徽不斷激發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加快建設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統籌推進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五個一”創新主平臺和安徽省“一室一中心”分平臺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國家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率先獲批布局,國家實驗室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國家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正式開通試運行,合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穩步推進。托卡馬克等“3+4+N”的大科學裝置集群初步形成、數量居全國前列。
在一大批國家級創新平臺的支撐下,我省正加快構建以創新型省份為引領,以創新型城市、創新型縣(市)為支撐,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持續推進,皖江、皖北、皖南、大別山區競相發展、多極支撐的區域創新體系,已逐步形成“一圈五區”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發展格局。
據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面向“十四五”,我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支撐,舉全省之力謀劃建設科技創新攻堅力量體系。堅持“四個面向”,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先導,以國家實驗室為內核,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基石,以合肥濱湖科學城為載體,以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外延,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建設為網絡的支柱和框架,以產業鏈、創新鏈、資本鏈、人才鏈“四鏈合一”為驅動,精心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實現一批前瞻性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努力在江淮大地形成“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苗圃”蔥郁的“創新森林”。
來源:安徽日報
文字:汪永安
圖片:視覺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