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三十載,彈指一揮間,他把人生最美的年華獻給了平凡而艱苦的農技推廣事業,常年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從農作物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研究到示范推廣;從農村適用技術材料的整理編寫到農民培訓、現場答疑……哪里忙就到哪里,哪里需要他就出現在哪里。他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許多鄉親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泥腿子”專家,他就是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糧油首席專家王華銀。
深情藏沃土 田間播農技
1988年,王華銀從原安徽農學院畢業后,先后在市植保站、市農技站工作,2008年8月,他開始主持原市農委農業科工作,在他身上,轉換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初心。“作為一名農技人員,田間地頭就是我的工作崗位,為農戶提供實實在在的農技服務就是我的職責所在。”這是工作30多年來,他對自己工作的總結,他是這么說的,更是這么做的。30多年如一日,王華銀始終牢記初心,不斷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現代農業發展,引領農民增收,在平凡的農技推廣崗位上,恪盡職守,取得了不平凡的業績。
針對我市發展高效農業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現實需要,近年來,通過實施產學研合作,王華銀先后領銜開展了超級稻四期高產攻關、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綜合技術、水稻綠色增產技術模式、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綠色豐產增效技術模式、油菜綠色高產高效技術及多功能利用等10多項研究課題,引進示范農作物新品種100多個,新技術新模式20多個,配套新產品20多個,順利攻克多項技術難題,部分技術成果更是處于全國先進,或省內領先水平。他憑借著豐富的經驗和過硬的專業技術本領,成為廣大農民最信賴的“貼心人”。
“好的農業技術,不能太過復雜,才容易得到推廣運用。”王華銀結合糧油生產技術需求,不僅親自編寫各類實用技術資料、制作ppt課件,還深入村莊、田間地頭培訓農民,通過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講解,為廣大農民朋友面對面進行答疑解惑,期間,他累計舉辦技術培訓或講座100余場次,培訓農民1萬余人次。
“我是農民的兒子,服務農民是我的使命,勞動光榮的印記是通過父輩的艱辛勞作以及一點一滴的灌輸,最后慢慢溶于我的血液之中。”王華銀回憶,2013年7月31日,袁隆平院士親臨當涂縣實地考察,當天,他親眼看到袁隆平不顧年邁、冒著高溫,直奔當涂縣超級稻超高產示范區,撥開一米高的水稻后,細細觀察,愛不釋手,詳細地向身旁的王華銀詢問關于示范區前期的管理情況,并對我市超級稻攻關水平給予了充分肯定。王華銀的內心備受鼓舞,那時起,他扎根土地的信念也愈發堅定。
服務鄉村振興 助農增產增收
2020年6月,入汛以來,強降雨進入了“車輪戰”。含山縣昭關鎮大宣村種植大戶李申照家的稻蝦生產區域被水沖毀,損失高達百萬元,王華銀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主動以上門走訪和電話咨詢的方式指導李申照第一時間開展生產自救,搶抓農時補栽補種,盡可能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在他的指導下,李申照對受淹田塊及時進行排水,對受災程度不同的田塊分別進行了移苗補植和追肥等。11月,進入收割期,李申照滿心歡喜地告訴他,補種后的農田畝產達到470.5公斤,每畝的收益保底有800塊錢。
談及信念,王華銀很堅定:“帶著責任和熱情,把論文寫在田間,讓知識服務農民,將助力鄉村振興作為堅守的使命,把助推農民增產增收作為自己的責任。”他也一直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份初心。
深知“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打“團體戰”是王華銀為我市糧油發展探索出的一條新路,面對我市一直欠缺品牌的現狀,他整合力量打造了“含山大米”“姑溪河大米”等區域公用品牌,并作為首席專家赴原農業部就“含山大米”品牌開展答辯,填補了安徽省內空白。此外,為促進我市油菜產業恢復增長和綠色高效,自2016年起依托省油棉產業技術體系馬鞍山綜合試驗站,持續開展試驗研究,優化集成了我市“油稻”輪作制下的油菜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及配套技術產品,其中部分技術應用處于全國或全省領先水平。
多年的不斷學習和積累,王華銀已經成為了農技工作的“多面手”,在日常工作中,他還十分注重對年輕同志進行傳幫帶,他對工作高度負責的態度和執著的敬業精神,深深感染著身邊的同事。“立足本職,勤于學習。”這是同事張駿對他的評價,張駿回憶,自己初來單位時,王華銀總會組織他們一群新同事,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各類農技實驗,“我們做農業的,坐在辦公室很多情況是根本了解不到的,必須要下到田里去。”這是王華銀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作為我市農業首席專家,王華銀為全市糧油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業高質量發展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多年來,他累計取得各類科技成果5項,其中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一等獎1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1項,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享受“全國先進工作者”待遇;榮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獲評 “王華銀勞模創新工作室”等榮譽。
三十余載光陰,躬行田野之間。王華銀憑著對農技推廣事業的滿腔熱情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攻克了諸多農業生產技術難題,用智慧和汗水灌溉著廣袤的田野,用赤誠和熱情傳播著現代農業新科技……王華銀表示,作為一名黨員,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將不忘初心,繼續服務農業,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圖/見習記者 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