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軟糯爽口,湯汁鮮酸火辣,筍丁、木耳、花生等輔料提色增味。一碗螺螄粉氤氳著廣西柳州街頭的煙火氣,更蘊含著百億元的大產業。
26日下午,正在廣西柳州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柳州螺螄粉生產集聚區,了解特色產業發展情況。
在這里,34家螺螄粉相關企業入駐,日產螺螄粉約150萬袋,小米粉變成了大產業,帶動了大發展。
螺螄粉、沙縣小吃、小黃花、小木耳……一個個特色產業分量著實不輕。
習近平總書記為特色產業謀思路,更是為農民致富、鄉村振興找出路。
2019年6月,《求是》雜志發表《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文章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從‘生產發展’到‘產業興旺’,反映了農業農村經濟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加快優化升級、促進產業融合的新要求。”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特色產業如何成長壯大?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特色產業有大作為:壯大實力助力鄉村振興
一碗螺螄粉,作料豐富多樣;一條產業鏈,“鏈”出千千萬萬。
大米、竹筍、木耳、花生等農產品有了銷路;食品加工、包裝、電子商務等下游產業火爆起來。種加銷產業融合,迸發了強勁活力。2020年柳州市預包裝螺螄粉銷售收入達110億元,配套及衍生附屬產品銷售收入超過130億元,實體門店銷售收入近118億元。
這樣的特色產業還有不少。扁肉、魚丸、糍粑、金包銀……沙縣小吃揚名海內外。2021年3月,在福建三明沙縣夏茂鎮俞邦村,習近平總書記說:“鄉村振興和城鎮化為你們提供了機遇,你們也為鄉村振興和城鎮化作出了貢獻。可謂是應運而生、相向而行,希望在創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領風騷。”
螺螄粉和沙縣小吃的成功證明,自身“體格”強壯,就能在脫貧致富、鄉村振興中發揮大作用。
產業化,是成長壯大的關鍵。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特色,是常常提到的關鍵詞。2018年4月,在海南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火山石斛園,總書記為特色產業發展指明方向:“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品牌,是提檔升級的必選項。在山西大同云州區,黃花“穿”包裝、打品牌,“飛”進千萬居民的餐桌。習近平總書記細致察看黃花產品,強調:“就是要立足本地實際,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把大同黃花做成全國知名品牌,讓鄉親們富而忘憂。”
特色產業連“大賬本”:讓群眾口袋鼓起來
創造就業崗位30萬多個,帶動約5000戶貧困戶、2.8萬人脫貧增收……柳州螺螄粉產業成為了富民產業。
一業興帶動百業旺,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如何把廣大農民緊緊“綁”在產業上?
田間地頭話發展、農家院里算收入。農家“小賬本”關聯著富民的“大賬本”。
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秦嶺深處的陜西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一朵朵木耳鋪就致富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如何聯結?在大別山區,河南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里,總書記強調,要把農民組織起來,面向市場,推廣“公司+農戶”模式,建立利益聯動機制,讓各方共同受益。
產業“頭雁”多起來,帶著群眾走向新生活。目前全國家庭農場數量近60萬家,農民合作社達到220萬家,300多萬家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戶利益聯結日益緊密,有效帶動億萬農戶增收致富。
特色產業有大前途:政策紅利讓“火一時”變得“火長久”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特色產業的培育更要久久為功、持續發力。
補上短板,為產業發展添活力。2020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對脫貧地區產業幫扶還要繼續,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檔升級。
完善產業鏈條,讓產業不斷增值。在河南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總書記關心農產品加工:“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推廣新技術,發展深加工,把油茶業做優做大,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在寧夏銀川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習近平總書記頷首贊許:“這里不僅有‘一產’,還有‘二產’‘三產’,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了,附加值也上來了。”
缺什么補什么,好政策紛紛“落”入廣袤田野。農業農村部積極推動脫貧地區產業發展,接下來將加快高標準農田、產業路等交通設施和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補齊產業發展短板。
東風吹暖,春耕正酣。大江南北,廣大農民辛勤耕耘,政策紅利充分釋放,特色產業蓄勢成長,一幅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統籌:劉磊
撰文:王浩
策劃:杜尚澤
圖片來源:新華社(攝影:鞠鵬、殷博古,視覺:賴向東、虞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