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機轟鳴作業、工程車往來穿梭……4月9日上午,走進位于馬鞍山青浦工業園內的海底撈智慧工廠項目工地,一派火熱的施工景象躍然眼前。
作為頤海國際集團在全國范圍內打造的又一標桿性工程,海底撈智慧工廠項目占地194畝,總投資20億元,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無人化生產基地”。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將形成年產海底撈系列調味料20萬噸的生產能力,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
“我們正搶抓當前施工黃金期,組織開展‘大干100天’勞動競賽,全力以赴加快施工進度。”項目施工方中鐵北京工程局集團項目負責人蔣志軍告訴記者,目前,上百名工程建設人員正奮戰一線加緊施工,生產車間、原料車間、辦公樓等6個單體建筑已進入基礎施工階段。“接下來,我們將抓緊展開更多作業面,高質高效推進項目建設,確保早日建成投產。”
全力“往前趕”的海底撈智慧工廠項目,只是馬鞍山經開區“加力提速”推進馬鞍山青浦工業園建設的一個縮影。
為積極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機遇,2019年底,馬鞍山經開區與上海青浦工業園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合作共建馬鞍山青浦工業園。工業園一期規劃用地2000畝,總投資100億元,將緊扣馬鞍山經開區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綠色食品等主導產業定位,加快承接滬上優質項目,著力打造“長三角產業合作示范區”。
興馬大道、金山湖東路等道路建設緊鑼密鼓,園區路網正加速成型;中鋼諾泰長材智能制造新廠區、御流智能包裝等項目工地內機聲隆隆、施工正酣……
行走在馬鞍山青浦工業園,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工地。在這片生機盎然的沃土上,處處涌動著“大干快上”的滾滾熱潮,到處是“只爭朝夕”的生動場景。“長三角產業合作示范區”的美好愿景,早已在時不我待、日新月異的建設速度中從“規劃藍圖”快速變成“現實畫卷”。“合作協議簽訂以來,馬鞍山經開區通過建立利益共享和‘六個一’工作機制、科學制定產業規劃、加大項目引進力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等多措并舉,不斷深化與上海青浦工業園區的交流合作,取得明顯成效。”馬鞍山經開區經發局主任科員王瑾表示,去年年底,馬鞍山青浦工業園被授予全省首批“省際產業合作園區”。截至目前,工業園一期已入駐則一科技、中鋼粉體等6個項目,總投資68.5億元。
為進一步加快“滬”動節奏,加深務實合作,日前,《馬鞍山青浦工業園2021年工作計劃》正式出爐。記者了解到,今年,馬鞍山經開區將進一步加大與上海青浦工業園區的對接力度,加快承接產業轉移,力促產業集聚發展;同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各類要素保障,全面提升園區基礎設施水平、配套服務功能及產業承載能力,確保項目“落實、落快、落好”。
既要“引進來”,也要“走出去”。“我們將積極探索在上海青浦工業園區建立合作平臺,鼓勵和支持園區重點企業建立研發‘飛地’,積極構建‘上海研發、馬鞍山生產’的協同發展模式,推動產業合作邁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王瑾表示,與此同時,馬鞍山經開區將以馬鞍山青浦工業園建設為抓手,加速與長三角創新鏈、資本鏈、技術鏈、人才鏈有機融合,引入長三角優質資源,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快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產業合作新高地。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姚杰超 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