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節。對中國人來說,這既是禮祭祖先、慎終追遠的日子,也是全民族寄托哀思、祭奠英烈的時刻。全國各地舉辦多種形式的清明祭掃、緬懷英烈活動,無數普通人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憑吊追思,重溫革命情懷,表達崇敬之情。
風雨泣英烈,草木悲壯士。打開中國共產黨厚重的百年史冊,李大釗、方志敏、江竹筠、趙一曼、董存瑞等千千萬萬英烈,堅守信仰,視死如歸,為真理斗爭,為民族犧牲,他們的事跡蕩氣回腸,他們的精神激勵后人。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書就的家國情懷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感天動地、可歌可泣。
飲水思源,知恩圖報。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向先烈表達哀思與敬仰,是對他們在天之靈的一種告慰,也是對先烈不朽精神賡續的表白。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忘記先烈。英雄先烈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是激勵中華民族不斷奮勇向前的不竭動力。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肩負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重任的我們,要學習先烈的優秀品質,發揚先輩的光榮傳統,踏著他們的足跡繼續前進,創造無愧于先輩的更大業績。
(王學江)
[編輯:
戎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