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15點,我市博望區10千伏高新區II回6166線與南京市溧水區10千伏集鎮線互聯線路成功投運,寧馬兩市首次實現配網線路“手拉手”供電。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按下“犇跑鍵”,越來越多的項目云集寧馬兩地毗鄰區域“試驗田”。為提速項目發展,寧馬兩地電力部門持續聚焦跨省辦電渠道便捷性和電力客戶互動及時性,推動供電服務內容、流程、標準、機制、舉措以及平臺的全面協同,已于去年底實現供電服務“跨省一網通辦”,做到供電業務“最多跑一次、一站式受理、一次辦成”。
有了服務上的“智聯通”,還需技術上的“硬連接”。
由于行政區域限制,寧馬兩市電力配網線路長期處于獨立運行狀態,尤其在S314省道蘇皖交界處,博望區10千伏高新區II回6166線與南京市溧水區10千伏集鎮線開發區支線平行架設,各為所屬區域供電。一旦一地變電站發生故障,即使鄰省電力充裕,也無法及時互供電力。
為滿足兩地電力需求,國網當涂供電公司主動與溧水供電公司對接謀劃,打破地域限制,突破供電瓶頸,全面啟動區域跨省配電網互聯互通工程。項目通過將兩地10千伏配電網互聯貫通,加大區域間的“互濟互保、互聯互通、互供互備”,改變了跨省配網線路“近在咫尺”卻又“相互割裂”的運行狀態。
“博望至溧水10千伏配電網互聯工程建成投運,可轉供負荷約5000千伏安,在一方電力設備檢修停運或供電能力不足情況下,可由另一方電網繼續為轄區用戶提供電力供應。”國網當涂供電公司總經理臺德群說。
除此之外,圍繞“高可靠性一次電網、高智能化二次電網”發展方向,國網當涂供電公司已投資逾700萬元打造保護化配電網,通過系統梳理輸配電各環節減排清單,建成智能配電線路及臺區,并以電網為“橋梁”“紐帶”,落實能源電力“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推動電網向智慧能源互聯網發展。
未來,兩地供電企業將進一步創新區域協調機制,推進跨區域電網縱深融合,挖掘多能資源潛力,建設“源、網、荷、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助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實施。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徐乃軍 張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