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臺挖掘機長臂揮舞,眾多建設者忙碌不停……
3月17日,走進位于黃梅山隧道西側的寧蕪高速改擴建(黃梅山臨時保通線)工程,清新的泥土氣息在火熱的施工氛圍中撲面而來。作為寧蕪高速改擴建工程的保通道項目,這項先行工程正在搶抓工期,向著全面通車加速沖刺。
“工程自去年12月開工,目前正在進行山體降坡階段。待這條道路全面建設完成后,才能正式開工建設黃梅山隧道的‘四改八’改擴建工程。屆時,通行黃梅山隧道的車輛將從西側臨時道路繞行。”指著不遠處數十臺忙碌工作的挖掘機,雨山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林業站站長胡文正介紹。
等高對接南京,重點項目提速……熱火朝天的施工背后,離不開土地要素保障。
由于寧蕪高速改擴建這項線性工程項目范圍廣、跨度長,項目建設涉及林地資源征占利用問題,根據國家統一規定,涉及征占林地的建設項目,開工建設前必須要林地審批到位、農轉用到位。而此前,突如其來的疫情,一度成為工程順利開工的“攔路虎”。
時間緊,任務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搶抓政策先機,積極爭取并率先實施國省重點建設項目疫情期間先行使用林地政策,為寧蕪高速改擴建(黃梅山臨時保通線)工程按下“快進鍵”,順利保障先行工程的如期開工。
“政策紅利迅速‘變現’,這在全省也是為數不多的。”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自然保護管理科負責人陳鵬看來,盡管先行保通道項目已經順利開工,但融寧沖刺“犇”跑尚未止步,林地審批仍須加速推進。
作為林地審批報件的重要要件之一,林地可行性報告不可或缺。然而由于歷史原因,項目所涉及的30畝林地存在權屬劃分問題。“經營權在雨山區佳山鄉超山村,所有權歸當涂縣圍屏山林場。遇上如此‘尷尬事’,如果不能順利協商溝通完成權屬確認,則無法保障林地審批的順利推進。”胡文正說。
為此,雨山區、當涂縣兩地林業技術骨干主動對接,開展實地調研和座談交流,對寧蕪高速公路“四改八”線型道路工程占用林地的位置區劃、地類屬性和權屬范圍等情況進行了逐塊核實確認,保證了項目征占用林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類似于這樣打通“任督二脈”的難題,在寧蕪高速改擴建工程林地審批的過程中并不是個例。
開展樹木品種調查、排查是否存在古樹名木、核實涉及圖斑數量、進行野生動植物保護……為加快推進工程使用林地建設進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部署,成立工作專班,多措并舉,打出提速項目林地審批“組合拳”。
“僅15個工作日就完成了林業現狀調查報告,相較于一般的線型工程,至少提前了1個多月。”陳鵬介紹,寧蕪高速改擴建工程擬使用我市林地近500畝,項目涉及花山區、雨山區和當涂縣共計11個鄉鎮26個村(社區),“需要核實的地塊圖斑多達190個,能如此高效地完成林業現狀調查報告,實屬不易。”
據悉,目前該項目林地審批已進入可行性報告完善階段。下一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探索構建重點項目規劃選址、用地報批、規劃審批、林業審批等“服務秘書”團隊,全面發力項目攻堅,主動對接服務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加速“犇”跑。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彭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