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既是遵循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之舉,也是著眼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大勢所趨。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市的農業、農村、農民將面對哪些新課題,呈現哪些新變化?3月8日至9日,在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暨全市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集中培訓班上,市農業農村局、市扶貧辦、市水利局、當涂縣的負責同志,結合本單位實際,紛紛暢所欲言,展開了一場頭腦風暴。
脫貧之后怎么干?
當前,我市現行標準下14386戶30227人全部脫貧,28個貧困村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當前,我市貧困地區基礎條件全面改善,貧困戶發展能力全面增強,大扶貧格局全面構建,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基礎全面夯實。”市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劉繼明說。

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劉繼明表示,“十四五”階段,將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頭等重要位置來抓,堅決守住脫貧攻堅勝利果實,堅持“立足穩、著眼防、奮力拓、分類幫”,保持現有政策穩定,健全防范返貧長效機制,鞏固提升脫貧地區發展水平、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確保脫貧地區不出現規模性返貧。同時,科學編制我市“十四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創新推進財政收入、金融服務、土地支持、人才智力、社會幫扶政策“五個銜接”,大力實施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脫貧人口穩定就業、農村生態保護、農村基礎設施、農村公共服務等“五大提升行動”。
鄉村產業如何興?
“國無農不穩,民無糧不安,糧食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竇念華表示,首先要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明確糧食播種面積,建設高標準農田,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打好種業“翻身仗”,切實做到糧食產業穩面積、穩產量、增效益。

竇念華說,我市將進一步做優和縣蔬菜、當涂水產、含山林果3個優勢特色產業,夯實全市優質糧油、現代畜禽2個基礎產業,并持續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全面開展“一縣一特”“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創建,做到品種、品質、品牌“三品”聯動,初加工、深加工、農業廢棄物加工綜合利用“三加”遞進,農業多功能多業態耦合疊加促進“三產”融合;大力開展“雙招雙引”,利用市場邏輯和資本力量,補上農業產業弱項短板,建設一批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深入推進農產品加工“五個一批”工程,做特一產、做強二產、做活三產,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爭創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農村短板如何補?
“‘十四五’時期,市水利局將結合鄉村振興,以農村供水保障工程規劃為引領,以提高水質達標率和供水保證率為切入點,堅持‘以城帶鄉、以大帶小、能關則關、能并則并’的原則,按照‘規模化、規范化、信息化’標準,持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黃華蓀說。

黃華蓀表示,將按照城鄉供水一體化、區域供水規模化發展思路,計劃投資7.6億元,實施千噸萬人水廠改擴建、城鎮供水管網延伸、水廠兼并整合、入戶管網改造等,使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5%以上,水質合格率達98%以上,全面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實現“有水喝”向“喝好水”轉變。同時,加強農村供水工程日常監管,推進農村供水工程規范化管理;積極引進有實力供水企業成立縣級或區域供水公司(集團),實行企業化、專業化、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農村供水工程長效運管機制,規范農村供水價格管理;嚴格落實工程用地、用電、稅收、水資源費等方面優惠政策,同時加強水廠自動化監控、水質狀況實時監測等信息化建設。
“三農”工作怎么抓?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我們要從這個歷史方位出發,勇擔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的歷史使命。”當涂縣委書記謝紅心表示,將從政治高度看“三農”,從戰略高度強“三農”,從全局高度抓“三農”,搶抓中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機遇,勇于打破常規,善于轉換思路,敢于創新求變,加快打造鄉村振興先行示范縣,奮力開創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當涂縣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對標‘杭嘉湖’發達縣份,按照‘12345’思路打造鄉村振興先行示范縣,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謝紅心說,下一步,當涂縣將全面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力做美鄉村環境,加快實現農村宜居宜業;全力做強鄉村產業,加快實現農業高質高效;全力做優鄉村品質,加快實現農民富裕富足;全力做實鄉村基礎,加快實現治理有力有序,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記者 鄧婷婷 黃瑩 見習記者 高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