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持久繁榮,在于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進入2021年,馬鞍山中心城區更新工作動作頻頻:7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即將啟動,棚戶區改造持續推進,九華東路三期、重陽路西延、馮橋路等路段施工也在加班加點……
再放眼城東、城南,秀山、向山、金山湖、陽湖塘“四大片區”建設已列入規劃,生態開始重塑、產業開始集聚、基礎設施開始延伸,機器轟鳴聲中,這里將成為城市最精彩的板塊。

老城有機更新促進“品質提升”,新城提檔升級迎接“發展時代”,馬鞍山在“新”與“舊”之間不斷尋找著城市發展動能。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我市立足城市定位,不斷推動綜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加快規劃城市更新先行示范區、“四大片區”,實施城市建設大會戰,用繡花功夫管理城市,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處處彰顯著活力、釋放著魅力、蘊藏著動力。
筑基:統籌“八大工程” 煥發中心城區新活力
亭中小坐、廊下談心……走進映翠花園一村,一股濃濃的城市煙火氣撲面而來。在新城建設一路高歌猛進的當下,見證馬鞍山成長的一批住宅小區同樣煥發出“新顏”。
2020年,隨著我市老舊小區整治提升工程的全面落實,映翠花園一村也在5個月里完成了“更新”。凈化、亮化、綠化、硬化和安全等基礎設施改造和規范管理是“標配”,但原本的小區風貌和老百姓的需求同樣被“滿足”。“不僅路修了、燈亮了、下水通了,還增添了集中晾曬區域、非機動車充電樁、停車位,更有黨建主題公園和居民大舞臺,生活豐富得很!”正在散步的張阿姨喜形于色。

走出映翠花園一村,變化同樣在發生。全長1.01公里的蘆塘支渠,從標本兼治、綜合施策一舉摘掉“黑臭”帽,再到以河為鏈打造水生態科普公園、雨污分流源頭截污,讓蘆塘支渠不僅尋回了本色之美,更在城市中心開辟出一片親水宜居之地。
既留住鄉愁、記憶,又聚集人氣、煙火氣。不論是老舊小區改造,還是中心城區水環境治理,我市不斷處理著“新”與“舊”,“改”與“護”的關系,不僅致力于改善居住環境,提升城市品質,更在細節處不斷延續著城市記憶,讓馬鞍山有“面子”,更有“里子”。
發展大潮,浩浩蕩蕩。2021年,新增7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加裝60部既有多層住宅電梯;全面啟動城市房屋隱患排查,完成采石風景區周邊、205國道沿線、雨山湖周邊、向山地區等地棚戶區改造;加快打通九華東路三期、重陽路西延、嘉陵江路、馮橋路等路段,規劃建設中加雙語學校和二中過江東大道人行通道;推進水環境治理二期項目,加強黑臭水體、雨污水管網管理……任憑風浪起,勇開頂風船。我市將在城市更新中瞄準靶心、以人為本,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統籌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與城市危房老舊廠房改造提升、城市生態修復、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礎設施補短板、城市安全韌性、城鎮特色風貌塑造和歷史文化保護等“八大工程”。
城市空間格局也將得以提升與重塑。據悉,我市將立足“雙循環”,按照時間與空間結合,遠景與近期呼應的原則,對外注重與長三角、南京都市圈規劃銜接,對內注重與城市空間規劃、各專項規劃對接,全面編制城市更新規劃,聚焦“一線、兩山、三湖、五區”,突出205沿線帶狀延伸,以南湖、北湖、雨山湖為軸心,在花山、雨山、湖東、湖西、大北莊五大片區輻射范圍內,按照“宜拆則拆、宜改則改”的原則,整治保護利用舊小區、舊廠房、歷史建筑、工業遺存,全面打造城市更新先行示范區。
智城:做好精細文章 賦予城市生活新品質
“爺爺,這路燈真漂亮,快拍個照片!”在采秣路雨豐花園路段,爺孫倆邊散步邊聊天。亮度翻倍,能耗降低,還集成單燈控制、精準定位等功能,如今的馬鞍山路燈,正用“智慧”點亮城市“高顏值”。
據悉,此次智慧路燈改造項目將對全市所有市管路燈進行智慧化改造,安裝單燈控制器,對1.8萬余盞高壓鈉燈進行光源改造,搭建智慧路燈管理信息平臺,建立物聯網系統,點對點管控所有市管路燈,提高城市道路照度,提升智慧化管控水平。同時,我市還將充分發揮路燈“有網、有點、有桿”三位一體的特點,在中心城區試點建設10套智慧路燈桿示范點,在一體化智能燈桿上集成5G微基站、攝像頭、戶外LED全彩屏、公共WiFi和廣播等,全場景智慧城市生活離我們越來越近。

不僅僅是“智慧路燈”,還有“智慧井蓋”“智慧物業”“智慧園林”“智慧環衛”“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二期”……信息化項目建設,正賦能智慧城市,讓城市管理更到位。
現代城市,三分建設,七分管理,十分經營。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群眾需求和突出問題為導向,對標長三角城市管理先進理念,不斷在城市管理科學化、精準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完善城市治理聯動協同、議事協調、全周期管理“三項機制”,打好城市能級改善提升主動仗。
新春過后,車輛亂停放、背街小巷和集貿市場周邊、“門前三包”、文明景觀小品、環衛保潔一體化、城鄉環境面貌、違規種菜、“四亂行為”、游園廣場秩序等專項整治一場接著一場;對湖西綠地、桃花島等13座公廁改擴建;改建六中、軍民路、東方明珠、新市4座垃圾轉運站,加強機掃垃圾處理站建設;對城區重點道路實施沿街立面出新、門頭招牌改造,桿件、表箱等城市家具改造出新;對沿線道路側石、人行道道板及人行道旁綠化進行修整,打造美麗街區……
不論是“大手筆”,還是“小動作”,城市管理的腳步從未停歇。據悉,今年我市將圍繞城市管理工作,全力提高環衛保潔水平、園林綠化品質,加強戶外廣告全周期管理,打造美麗街區樣板,加快推進停車場建設,深化“廁所革命”,整治薄弱區域環境,落實違建長效治理,下足繡花功夫,全面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東延:勾勒“秀”麗空間 培育產城發展新引擎
“城市綠肺”濮塘竹海翻波,秀山、霍里山如明珠閃耀,天生麗質的原生態秀山湖;居家推窗見綠,游園近在咫尺……放眼坐標城東的秀山新區,樓在園中,路在綠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蔥蘢的生機,旖旎的山水,勾勒出一幅生態、宜居、樂業的秀美生活畫卷。

從荒草叢生的城市一隅,到如今活力四射的一方熱土,是什么力量,驅動秀山新區一路風馳電掣、加速向前?這片潛力無窮的土地,未來還將發生怎樣令人期待的變化?
以全局的視角、長遠的眼光、戰略的思維去重新審視、發現這片區域的價值,答案不言自明——
在全市規劃引領下,秀山新區開發建設以生態宜居為目標,實行城鄉統籌發展,綠色發展進入了跨越式發展快車道,城區面貌日新月異,一座滿眼皆綠、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城破繭成蝶。
“綠色動能”澎湃。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文旅休閑、高端裝備……綠色產業集群的秀山新區格外吸睛。被貼上“綠色標簽”的花山區新興產業高地——馬鞍山軟件園,集聚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地理信息等新興產業千余家,依托園區建設的花山區互聯網小鎮躋身中國特色小鎮50強;國家4A級景區濮塘國家森林度假公園坐擁雄厚生態資源,主動對接融入長三角打造“生態核心、綠色硅谷”,在長三角地區打響了濮塘旅游品牌,吸引大批大健康、休閑旅游等產業入駐。
“城市能級”刷新。高鐵東站、奧體布局在此,市人民醫院東院(秀山醫院)開放,七中教育集團秀山學校,實驗小學秀山校區開學……配套設施、交通建設不斷完善,一個個住宅小區拔地而起,城東已經逐漸成為交通便利、名校林立、醫療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城。

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東風,馬鞍山正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以融入南京都市圈為主攻方向,奮力當好安徽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排頭兵。作為融寧“第一站”,占盡地利之便的城東,無疑站上了時代發展的“新風口”。未來,秀山新區將根據規劃,突出人氣集聚和產業集聚,依花山區互聯網小鎮積極延伸互聯網產業鏈,大力發展軟件研發、互聯網經濟、電子商務、服務外包、現代金融等產業,進一步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充分發揮濮塘休閑度假區的區位和生態優勢,促進毗鄰區域規劃深度融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文旅產業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共同保護,打造“生態核心、綠色硅谷”,催化疊加多重利好,為潛力無限的秀山新區,打開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南拓:加碼五個“先行”打造高品質未來社區
臨山傍水、城際穿境,位于雨山區境內的陽湖塘片區,正以“城市綠肺”的姿態,將中心城區版圖再次南延,一個全新的綠色生態宜居的精品示范社區和寧馬城際站城一體化的高品質未來社區即將從“藍圖”來到人們眼前。

順著寧馬城際一路向南,在九華路南側,仿佛來到了中心城區的邊際,如果我們將視野拉高,站在云端俯視,則不難看出,這片區域上臥著梅花山山體和陽湖塘水域,山水相間堪稱人間勝景。在其外圍,東湖公園和節慶廣場近在咫尺,東側緊鄰馬鞍山南高速出入口,其內部北側在建的寧馬城際鐵路九華路站也打通了該地塊的“任督二脈”,使得整個區域在未來變得更加暢通。
如此高質便捷的城市邊際,也即將隨著未來城際鐵路的貫通而迅速納入中心城區范疇。依托寧馬城際鐵路九華站點建設,陽湖塘片區被帶動起來,在高標準規劃的前提下,堅持策劃同步,做到“規劃先行、征遷先行、環境先行、基礎先行、配套先行”五個“先行”,實現區域開發價值最大化。
在人們最關心的功能布局上,陽湖塘片區將站在站城一體、生態宜居的角度,統籌好城際站點與居住、商業、公共服務和生態綠地的綜合開發利用,避免單一的房地產功能開發,以交通為導向、以生態為特色,通過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引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有序開發生態文旅資源,通過3-5年建設,初步將該區域建設成為馬鞍山中心城區綠色生態宜居的精品示范社區和寧馬城際站城一體化的高品質未來社區。
未來,隨著“新基建”不斷崛起,城市能級不斷提升,城市“智慧大腦”作用不斷體現,“智慧社區”將成為一種潮流,而站在潮流中的陽湖塘片區,也必將迎著這股創新浪潮,用開拓的思維,帶動區域整體價值,整合優勢資源,為市民帶來優質公共服務和精品商業的雙重體驗,為我們這座城市再造一座南部智慧新城。
記者 鄧婷婷 季晨辰 張令琪
見習記者 高瑩
通訊員 李麗 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