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夏勝為 吳林紅 聶揚飛 范孝東 李浩
良好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共有財富。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我們生活的家園擁有更多碧水藍天。出席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在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征程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好山好水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好,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
保護修復,守住自然本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推進重要生態屏障建設。
“十三五”期間,我省生態環保齊抓共管格局構建成型,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建設深入推進,率先探索實施的林長制、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走向全國,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按照中央部署,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大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讓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比珖f委員馬傳喜表示,要堅持運用系統思維,充分認識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圍繞這一共同體構建自然修復與保護的制度體系,與污染防治制度體系有機銜接,匯聚各地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力量,統籌推進生態修復和保護。
制度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障。全國人大代表孔曉宏表示,安徽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林長制改革,經過多年實踐已經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推深做實林長制、河長制等生態文明制度,建立完善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為打造生態美家園提供有力保障。
“我們的生產生活不能無邊界地向自然延伸?!比珖舜蟠硗跣⑶杀硎?,科學規劃空間布局,為生態環境劃上保護線,為人類活動劃上邊界線,是實施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前提?!俺青l開發建設要做好規劃,要首先考慮生態環境的承載力,生產生活都要與自然環境相協調,這樣才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永續發展?!?/p>
綜合治理,持續改善環境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和城市黑臭水體;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
“十三五”期間,我省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改善,PM2.5平均濃度下降25%,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去年,我省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0%,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一個重要特色就是抓住了強弱項、補短板的根本,重視從源頭治污,實現精準、科學、系統治污?!比珖舜蟠沓毯w認為,“十四五”時期,要鞏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成果,必須充分發揮已建治污設施的作用,充分發揮設施最大效能,努力推動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白ノ廴局卫?,要更加注重從生產線源頭上減污,推動治污與節能、資源化利用相結合,逐步從治污耗錢向治污省錢甚至掙錢轉變,也就是向系統治理提升要效益轉變。”
限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繼續在節能減排上下功夫?!肮澞軠p排需要技術賦能,無論是推動煤炭等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還是用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都要靠技術加持?!比珖舜蟠砼韷壅J為,當前能源結構中傳統能源依然是大頭,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要做好能源技術攻關,通過發展新型煤化工、新材料等方式,改變能源使用格局,從源頭上做好節能減排?!按送?,‘碳達峰、碳中和’離不開全民參與,可以通過打造綠色新能源示范城市的方式,引導全民樹立綠色意識,推動實現綠色生活、綠色制造、綠色應用?!?/p>
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皬V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需要每個人付諸行動,沒有誰是旁觀者、局外人。”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表示,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就是在滿足人類自身需求的同時,盡最大可能保護自然環境,決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所謂的生活水平提高;要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和示范引導,促進人們牢固樹立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從日常生活吃穿住行做起,自覺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為扮靚生態底色作出應有貢獻。
生態優先,厚植綠色優勢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
“十三五”期間,我省圍繞制造強省戰略,大力實施綠色制造工程,通過示范引領、存量改造、增量優化、強化監管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拓寬工業綠色轉型之路,超額完成“十三五”節能目標,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成。
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全國人大代表張來輝表示,要把“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全過程、全領域,采用節能低碳環保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培育壯大循環經濟等綠色新產業新業態。以水泥行業領軍企業海螺集團為例,將按照優于國家環保標準的要求,盡快完成所有生產線節能減排技術升級改造,提高現有生產線綠色化水平;探索實施高效綠色環保新技術、高性能水泥基新材料、高附加值新產品等前瞻性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加強二氧化碳高效捕集、產品轉化和應用市場開發,更廣泛地開發應用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新材料,建立完備的節能環保產業體系。
讓產業變“綠”,讓“綠”變產業,是綠色發展的關鍵所在?!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既守住好生態,又捧上‘金飯碗’。”全國政協委員李修松表示,發展生態旅游、繁榮生態文化是一個長期任務,要立足豐富的自然資源稟賦,依托歷史文化、鄉村文化、紅色文化等,積極探索生態旅游與生態文化協同發展之路,帶動相關綠色產業發展、興旺,厚植“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優勢。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意義深遠?!比珖f委員劉屹表示,綠色發展,并非不要經濟發展。事實上綠色產業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生態環保、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產生了許多新產業、新商機,帶有“低碳”“環?!薄熬G色”等字眼的商品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在“十四五”時期,要繼續加快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步伐,發展低碳技術、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以綠色發展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