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3月1日電 (趙越)2020年全省擁有有效發明專利98186件,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各類國家級研發平臺210家,量子科技成果“多點開花”……3月1日,人民網安徽頻道從安徽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4年初安徽全面啟動創新型省份試點工作以來,7年間,安徽共安排專項資金74億元支持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顯著進展。
區域創新能力連續9年居全國第一方陣
安徽省科技廳廳長羅平介紹,與2013年相比,2019年安徽省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財政支出提高2.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4位;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增長1.14倍,居全國第11位;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提高0.18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1位。
2020年全省擁有有效發明專利98186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5.4件,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達742億元,分別較2013年增長7.5倍、7倍和4.7倍;全省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1131.24億元,連續四年實現“進大于出”。全省科技創新取得新進步、新突破,創新綜合實力大幅提升,2020年區域創新能力排名居全國第8名,連續9年居全國第一方陣。
建成國家級研發平臺210家
據介紹,全省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化建設取得顯著進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五個一”創新主平臺建設初見成效,大科學裝置形成了“3+4+4”建設格局,即已建成全超導托卡馬克、穩態強磁場、同步輻射等3個裝置,正在推進建設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等4個裝置,謀劃建設合肥先進光源等4個裝置。
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各類國家級研發平臺210家,“一室一中心”28家,省重點實驗室175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34家,院士工作站62家,安徽已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的重要省份。
量子科技成果“多點開花”
2014—2019年,安徽省累計68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1239項科技成果獲得省科技獎,合肥位居中國入選“全球AI最具創新力城市”第4位。“九章”量子計算機、“嫦娥鋼”“質子刀”“量子顯微鏡”“墨子號”實驗衛星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相繼問世。
特別是在量子科技領域,多個研究團隊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多個方向,實現了重大科技成果“多點開花”。
高新技術企業增至8559家
2020年,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已達8559家,較2013年凈增6541家,居全國第10位;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3.8%,較2013年提高8.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加值分別比2013年增長1.64倍、1.56倍。全省建成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家、農業科技園區45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113家、眾創空間220家,以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芯屏器合”產業體系加速形成。
形成“一圈五區”區域創新發展格局
隨著創新型省份建設的不斷推進,安徽省以創新型省份為引領,以創新型城市、創新型縣(市)、創新型鄉鎮為支撐,皖江、皖北、皖南、大別山區競相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圈五區”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發展格局。
合肥在全國創新型城市排名位次不斷前進,上榜《2020全球城市基礎前沿研究監測指數》TOP20城市,排名全國第4,蕪湖、蚌埠、馬鞍山等市大力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寧國、界首、巢湖等獲批創新型縣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