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的年味還未消散,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這幾天,家住博望區博望鎮新隴行政村童王中心村的張德柏起得比較早。他沿著新建的法制長廊來到了村口,先觀察一下新種下去的果樹,然后又來到家后面的荷花池散步。坐在池塘邊吹著風,看著家鄉的變化,張德柏的眼里充滿了喜悅和自豪。
童王村北枕橫山,南鄰石臼湖,過去村民主要以打鐵、務農、化錫為生。張德柏早年間在外打拼,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沒有回家過年,今年春節歸鄉,他被眼前村子的變化驚呆了。
村里原先坑坑洼洼的土路鋪上了平整的瀝青,陳舊破損的外墻被粉飾一新,層次分明,新建的法制長廊兩側還繪滿了《民法典》宣傳漫畫。村頭新建了活動廣場,廢棄的舊房屋被改造成了村史館,作為村民休閑活動場所。自己家門口用來排污的水溝被填平了,污水管網通到了家家戶戶。現在,打開水龍頭就有干凈的自來水可以使用。每家每戶門前都貼著“門前三包”責任書,要求各家對門前和院子里的衛生負責,衛生狀況得到了改善。
村里原先老式的白熾燈,全部換成了新式LED路燈,既明亮又節能環保,晚上村民們外出溜達再也不用擔心看不見了。最令張德柏高興的是,村里的池塘水質變好了。以前,塘口周邊雜草叢生、垃圾遍布;現在,塘里的垃圾不見了,水底的淤泥被清了,水也變得清澈了,還種上了荷花。
張德柏知道村子里發生的變化離不開美麗鄉村建設。早在2019年,童王村主動向政府表達了將童王村建設成美麗鄉村的強烈愿望,村民說干就干,當時就召開了全體村民大會,推選出了16人組成了美麗鄉村共建理事會。村民建設美麗鄉村的熱情愈發高漲,大家有錢出錢,沒錢出力,自發籌集了160萬資金,自發勞動300人次。短短一年時間,完成了2.2公里環村路的建設,配置太陽能路燈236盞,完成改水改廁299戶,綠化8000平方米,種植各類樹木600棵,讓童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未來,童王村瞄準三產融合,準備打造出“稻漁食谷 豐收童王”的品牌,帶動村子的旅游業發展。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博望區圍繞“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要求,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自2015年以來,共完成16個省級中心村、8個市級中心村建設并通過驗收。各村通過環境整治,改善了中心村風貌,同時培育文明新風,傳承和弘揚優秀鄉土文化,大大改變了農民的精神面貌。
文圖/見習記者 何一旻 通訊員 王瀚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