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為積極響應“就地過年”疫情防控倡議,中冶華天三鋼集團(羅源閩光)產能置換項目三個項目部決定留在項目現場過年,以減少人員流動可能引發(fā)的交叉感染,展現了企業(yè)的責任擔當。
據悉,目前該項目整體處在緊張的收尾階段。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保障項目穩(wěn)步推進,三個項目部沒有絲毫猶豫,共有12名管理人員留在項目現場過年,并組織近百名工人繼續(xù)施工。同時,各項保障措施都已到位,如已備齊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提前安排好加班工人的后勤保障,并將按時發(fā)放春節(jié)加班費,做到防疫施工兩不誤。
據了解,該項目包括1250立方米、1280立方米高爐各1座及附屬配套設施,2×200平方米燒結及附屬配套設施總承包工程和年產130萬噸H型鋼生產線總承包工程三個子項目,其中,H型鋼項目是國內第一條生產H750及以下系列H型鋼的生產線,核心設備串列軋機和矯直機參數均根據產品特點進行全新設計,為國內首次采用,同時作為國內第一條高架式中大型鋼生產線,設計產量180萬噸,為同檔產品單線產量世界最高。在項目設計中,中冶華天創(chuàng)新應用多項智能化、綠色化技術。該項目投產后,將大大提高羅源閩光鋼鐵公司年產鋼量。
記者 余齊斌 通訊員 潘冬
[編輯:
邵國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