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城市能級提升
殷俊代表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秀山新區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對此,殷俊代表深表認同。他說:“秀山新區從無到有,堅定地朝著特色鮮明、宜居宜業的新城目標一步步邁進,秀山新區的發展就是馬鞍山顏值能級不斷提升的美麗縮影”,希望政府能進一步加快完善秀山新區的商業體系,更好地滿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
圍繞提升城市能級,殷俊代表還建議,繼續加大投入,大力實施“新基建+”行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不斷增強中心城區集聚力、輻射力和發展活力;大力培育發展樓宇經濟、電商經濟、夜間經濟、創意經濟、共享經濟、流量經濟等城市經濟新業態,深入推進數字產業化,加快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創新和應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經濟活力和影響力。
黃皞委員
“2020年是馬鞍山加快融入長三角、構建寧馬一體化新格局之年。”黃皞委員表示,過去的一年,寧馬城際、S105等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區域融合交通動脈得以落地,雨污分流、道路硬化等城市路管網微循環系統和相關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城鎮人居環境得到改善,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2021年,錨定新發展定位,大交通格局正在形成,正是全面提升城市能級,強化區域合作一體化的大好時機。寧馬同城,未來可期!”黃皞委員建議,要圍繞寧馬一體化產業布局,提前謀劃長三角都市圈交通軌道連接線,加快推進寧馬城際等鐵路建設,全面暢通公路網,完善城市路網微循環系統建設,提升公共交通服務水平,讓市民享受發展紅利,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02
文化“軟實力”
谷常新代表
“2020年,長江采石磯文化生態旅游區成功獲評國家5A級景區,實現了我市文旅產業的重大突破,可喜可賀。”來自李白文化園的谷常新代表說,這是我市歷經五年時間,強力推進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整治旅游區及周邊長江岸線,不斷擴大景區范圍和完善服務功能,有效提升美譽度和知名度的結果。
這塊金字招牌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并守護好。
在谷常新代表看來,我市文旅資源非常豐富,但發展并不均衡,李白文化雖是我市重要文化品牌,但李白文化園的人氣不旺。原因在于資金投入不足,缺乏文旅一體化規劃建設;知名度不高,好的品牌沒有打出去。他建議,李白文化園也要像采石磯景區一樣,對全市人民實行免費開放;加大園區建設和對外宣傳,提升影響力和知名度,推動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從而活躍文旅市場并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魏芯委員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文化產業優化升級工程,做大做強教育培訓、民俗工藝等傳統業態,培育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等新興業態。”作為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場開發科的工作人員,魏芯委員認為,民宿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產業類型,既是旅游經濟,也是服務經濟,民宿經濟也必將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寵兒”。
“我市可以找準定位,選好突破點,利用詩歌文化、三國文化、溫泉文化、長江文化等特有的人文資源營造精品民宿氛圍。”魏芯委員建議,可以在濮塘、大青山等地優先打造一個民宿產業示范點,以點帶面,示范引領,通過將民宿產業與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節日、詩歌文化等文化創意相結合,以“文化+”提升民宿產業發展內涵。
03
民生福祉
李向陽代表
李向陽代表說,馬鞍山長江大橋對本地小型客車免費通行,含山縣、和縣到市區班線實現公交化運營,巢馬高鐵、寧馬高速“四改八”加快建設,鄭蒲港鐵路試運營,商合杭高鐵含山段建成通車等一項項惠民、利民的民生福祉,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紅利,不僅降低市民出行成本、讓出行更方便,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也進一步推動了馬鞍山市一江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兩岸交流,提升一江兩岸、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作為駐馬部隊代表、一名軍人,馬鞍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見證了馬鞍山全面提速高質量發展,特別自豪。他建議,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實施好民生工程和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吳雄委員
“心手相牽,與愛同行。近年來,我市慈善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在幫扶弱勢群體、服務民生保障、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慈善力量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等重大戰略任務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等重大突發事件中作出了積極貢獻。”吳雄委員表示,慈善事業更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共同推進我市慈善事業全民化、社會化、常態化、規范化發展。
吳雄委員建議,我市應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形成政府、企業、慈善組織等多方參與合作的慈善事業推進機制;慈善組織創新慈善捐贈載體和方式,引導社會資源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對接重大國家戰略,參與社會治理,以實際行動在服務第三次分配過程中展現新作為,更好地發揮慈善事業保障和改善困難群眾民生、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作用,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04
社會治理
張愛云代表
“基層治理是群眾工作的基礎,而基層治理離不開法治。”從事基層工作22年,張愛云
代表認為,必須把法治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性工作,保障推動固本強基工作。
基層黨員干部是全面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建設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實踐者。張愛云代表建議,基層黨員干部首先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不斷提高法治意識,增強依法辦事服務人民的能力;積極推進鄉村法治文化建設,不斷創新法治宣傳形式,讓群眾在寓教于樂中學到法律知識、受到法治教育,讓濃厚的法治氛圍滲透到群眾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依托基層司法所建設,將法律援助、矛盾糾紛調解等便民服務項目延伸至群眾身邊,積極引導群眾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維護自身權益。
劉軍委員
“2020年,全市公安機關緊盯群眾關注度高、社會危害面廣的盜竊、電信詐騙等多發性侵財類犯罪,形成侵財案件‘集約管理、一體運作、規模打擊’格局,全市案件破獲率、抓獲人數分別上升226%、169.9%,止付挽損2.3億元。”劉軍委員認為,我市平安城市建設亮點頻出,如強力推進“昆侖”行動,偵辦食藥環案件122起,有效遏制食藥環犯罪多發態勢;以“零容忍”態度實施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行動,全國首批2起部督案件全部順利偵破,為共抓長江大保護、推動長江經濟帶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劉軍委員建議相關部門聯合調動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特別是主動參與到反電信詐騙工作中,爭做防范電信詐騙的“宣傳員”,從源頭上防范、遏制案件發生,為我市平安建設作貢獻。
文/記者 季晨辰 鄧婷婷 劉挺 楊正文
廖嵐鈞 余齊斌 張令琪 余萍
談恒成 劉明培 劉芳
見習記者 吳衡
圖/記者 蔣雯 孫道軍 廖嵐鈞
王文生 劉明培
見習記者 胡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