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車、塔吊車等各種工程機械正在緊張施工,焊接聲、切割聲、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天氣雖冷,在山鷹國際資源綜合利用發電項目施工現場,卻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項目建設進度過半,鍋爐水壓試驗、管道安裝全部完成,我們正在加班加點、倒排工期,爭取在明年春天完成所有的設備調試并投產使用。”山鷹國際控股股份公司熱電廠副廠長宣曉剛介紹,正在配套建設的發電機組、能源再生車間等,引進的是芬蘭等國家的先進設備和生產工藝,物耗、能耗、排放水平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打出的又一張環保“王牌”,山鷹國際資源綜合利用發電項目被寄予厚望。輕渣、漿渣等固廢的處理歷來是造紙行業的難題,山鷹國際此次投資7.7億元建設的資源綜合利用發電項目,實現固廢資源化利用,日處理量達863噸,年發電量達2.3億度。該項目建成后,將是國內第一批按照超低排放標準建設的固廢焚燒發電項目,延伸了山鷹造紙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歷經多次行業洗牌,山鷹國際始終能夠穩步向前。從馬鞍山江畔一家小小的造紙廠起步,山鷹國際歷經擴大生產、混合所有制改革、資產重組等過程,成為一家集再生纖維、造紙、包裝、印刷、環保、貿易、物流為一體的國內大型造紙工業企業。企業堅持走高科技、低能耗、污染少的綠色發展之路,在環保方面投入資金達10多億元,將低耗、低排、高效的環保技術植入每個生產環節,開展技術創新、去除落后產能、產業不斷升級,原料消耗、污水處理等多項指標名列行業前茅。企業擁有2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個環保資源綜合利用項目。
展翅翱翔并非一帆風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讓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五條生產線兩條停產,四分之一的員工無法返回工廠,原料采購和成品銷售道路不暢,倉庫庫存嚴重積壓,一時間企業發展困難重重。
“信心比黃金重要,點子比問題要多,這是企業教會我們每個‘山鷹人’的信條。”山鷹國際總經理助理萬濤說,企業開展產品調整和市場策略,原料短缺,就打通多條渠道提升物流效率;銷售不暢,就變出口為內銷,由出口高檔包裝紙改為生產滿足內需的不同品種包裝紙;人員短缺,就成立課題小組,采納合理化建議提升有效生產時間……利用最短的時間,山鷹國際恢復了往日產銷兩旺的場景,日產5000多噸。去年企業滿產量達200多萬噸,今年截至目前產量已經達194萬噸。
思路決定出路,格局決定結局。萬濤介紹,今年起,山鷹國際以創建工業4.0智能化工廠為契機,以產業互聯網為依托,開展智能工廠改造以及數字化信息化等方面的投資和升級,“一方面提高生產、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提升環保水平、資源利用效率。”
今年9月,山鷹國際憑借出色業績入選“2020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我們將在新的一年里聚焦主責主業,引領行業技術創新,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力開展數字化建設,打造新山鷹,追求新夢想。”萬濤表示。
記者 季晨辰 通訊員 閆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