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通報表彰了在全市脫貧攻堅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和先進企業。其中,和縣石楊鎮綽廟社區駐村扶貧工作隊夏扣平、韓德生被評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交行馬鞍山分行被評為脫貧攻堅“定點幫扶”先進企業。
近年來,綽廟社區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通過就業扶貧和產業扶貧,增強貧困戶的“自我造血”功能,讓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加強文化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貧困村的“自我服務”功能,走上了鄉村振興之路。今年以來,該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達63.43萬元,已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65萬元。
就業+創業
脫貧致富之路越走越寬
在綽廟社區的中草藥種植基地,不少村民正在田間勞作。據了解,基地在最高峰時,一天能解決86名貧困人員的就業,每人一天能掙百十塊錢,昔日荒地變成了“金菜地”。綽廟社區黨總支書記武明乾表示,下一步將擴大中草藥種植基地與亳州市中藥材種植家庭農場的合作,形成“企業+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的體系,讓中草藥種植成為脫貧致富的一劑“良方”。
在綽廟社區,像中草藥種植基地這樣促進就業創業的產業發展形勢喜人。“以前在外打工,現在家門口就能掙錢。老人孩子顧得上,一個月也能掙兩千多元。”在恩迪紙制品有限公司扶貧車間工作的貧困人員張梅高興地說道。據了解,扶貧車間目前已吸納16名貧困人員就業,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貧困戶就業難題。
除了建立種植基地、扶貧車間等,近年來,綽廟社區及其駐村扶貧工作隊通過各種渠道和資源,先后爭取專項資金910余萬元,發展8個產業扶貧項目。近3年來,各類扶貧項目已為社區貧困戶發放各類分紅320余萬元。
基建+文化
鄉村振興之路未來可期
近年來,綽廟社區先后共投資3000多萬元,改造22個自然村硬化路面約20公里,修建自然村文體廣場6個,架設自來水管道10公里……這些措施不僅改善了村容村貌,也提振了村民們脫貧的精氣神。
村民的幸福是由一條條通暢干凈的水泥路鋪出來的,是由一處處文化廣場建出來的,更是由一件件溫暖人心的文化志愿服務暖出來的。
“駐村扶貧工作隊發揮結對單位在文化資源上的優勢,大力推進鄉村公共文化建設,為脫貧致富提供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韓德生介紹說,3年來,綽廟社區興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北姜休閑健身廣場、文化長亭、先鋒長廊,搭起文化大舞臺,組建社區民樂隊、舞蹈隊、舞獅隊,先后舉辦兩屆社區農民文化節、兩屆鄉村春晚等活動。此外,普法宣傳、關愛老人和留守兒童等志愿服務活動也經常開展,進一步打通了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引領鄉村文明新風尚。
記者 黃瑩 見習記者 高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