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標準化湖羊養場已投入使用。存欄400多只,并且開始出欄了。”12月8日,含山縣昭關鎮大宣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后方告訴記者,經測算,養場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約10萬元,并吸納村內多名貧困人口務工就業。
據介紹,近年來,大宣村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同謀劃、同推進,奮力“抄近道”、努力“三級跳”,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實現大宣村年年“換新貌”。2019年,全村79戶171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集體經濟收入由2017年前的零收入,增長到2019年的16.9萬元,今年有望突破50萬元。
抓集體經濟,促產業振興。大宣村堅持綠色發展,發揮比較優勢,結合村情實際,謀劃實施稻漁綜合混養項目,引導種養大戶、貧困戶積極參與、逐步擴大規模,實現三方共贏;工作隊創新思路,謀劃實施1000只湖羊養殖項目,目前,湖羊養殖項目二期建設正在積極申報;爭取785.7萬元投資,對覆蓋全村的5238畝農田進行高標準改造,夯實“大宣糧倉”穩產增產的基礎,項目已經開工建設,計劃明年3月份竣工。
抓平臺建設,促人才振興。大宣村探索建立“供銷社+電商+公司+農戶”復合平臺,提升電商服務點,交由村級后備干部牽頭負責,培育骨干力量。截至目前,該平臺實現消費扶貧金額超60萬元。2019年底,駐村扶貧工作隊推動成立了振興大宣供銷合作社,村干部從此疊加了“企業股東”的身份,徹底解決了“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錢辦事、有地說事”的問題,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能人大戶紛紛返鄉創業帶貧致富,按下了振興大宣村的“快進鍵”。
抓文明鄉風,促文化振興。脫貧攻堅既要“鼓口袋”,更要“富腦袋”,大宣村建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眼下,正著手將舊村部改建為“大宣禮堂”,為村民搭建多功能文化服務平臺;新建鄉村大舞臺,已組織開展6次文化演出;新建近170平方米的大宣報告廳,籌劃上演大宣首場春晚,傳播鄉村文化。此外,駐村扶貧工作隊著力建設大宣美德銀行(愛心積分超市),引導村民爭創文明農戶、自覺遵紀守法、愛國愛村愛家。
“我們將再接再厲,不辱使命,進一步扎實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打造產業強、生態美、鄉風好、治理優、百姓富的新時代幸福大宣村。”陳后方說。
記者 蘇自山 通訊員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