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記者從市委組織部人才科了解到,我市將實施人才工作“登高”計劃,通過建設高端化引智平臺、高水平培育基地、高效率協作機制、高質量雙創載體、高效能服務中心,著力打造“類杭嘉湖”人才生態,推動人才創新要素集聚效應全面提升。
建設高端化引智平臺,讓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好發展。此次實施的人才工作“登高”計劃將對全市現有招才引智平臺進行優化整合,通過實施峰會賽事引才對標長三角先進地市,持續提升人才政策“含金量”。通過設立“人才特區”,推進江寧-博望等跨界一體化發展先試先行示范區建設。鼓勵各地各單位在市外布局建設一批“人才飛地”、招才引智工作站,促進人才有效供給。逐步引入獵聘公司、金融機構,構建更加靈活高效的市場化引才格局。
建設高水平培育基地,積極培養本土英才。我市圍繞產業發展人才需求,支持馬鞍山產業學院、馬鞍山企業家學院特色辦學,通過推進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定向培養一批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訂單式培養一批技術嫻熟的產業工人;通過推進與長三角等地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成立分院、基地,培養一批企業急需的藍領技術工人。
建立高效率協作機制,加速推動人才交流。我市成立馬鞍山高層次人才協會,選聘馬鞍山“人才大使”,通過加強與長三角等地高水平協會合作共建,建立“整團隊成建制”引才模式,有效承接長三角等地高端智庫資源。推進馬鞍山新興產業戰略研究院建設,密切與安徽省院士專家聯誼會、科學家企業家協會合作,推動院士專家科研成果來馬落地轉化。充分發揮市工商聯、團市委、市科協、市僑聯等群團作用,在會員中推廣“以才引才”模式,推動“協會+企業”聯合引才。
建設高質量雙創載體,為人才提供“含氧量高”的發展空間。通過整合提升現有產業園、創業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雙創平臺,建立績效獎勵和退出機制,施行“產業研究院+產業園區+產業基金”聯動發展模式,謀劃布局建設一批示范標桿型人才科創服務綜合體。同時,加強與長三角等地優質雙創載體合作共建,探索建立域外孵化器,擴容承載能力,推動空間、資源、智力、服務、機制深入聯通,努力打造“研發在外、轉化在馬”的創新協作新模式。推動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加快全市各大科創主平臺“串珠成鏈”聯動發展,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券通存通兌試點工作,參與建立科創要素對接轉移機制,推動科創園區互融互通,聯合開展“卡脖子”重大領域聯合攻關,實現科技資源更大范圍開放共享。
建設高效能服務中心,為人才解決后顧之憂。成立市人才服務中心,設立人才“一站式”服務專窗,開通人才服務熱線,歸集人才政務服務、企業綜合服務等事項,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全周期服務,實現人才服務事項“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碼辦結”。加強與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合作,推進人才驛站、人才綠卡、人才聯培等合作項目建設,推動專業技術職稱、繼教學時互認,實現人才資源信息互通共享,促進人才無障礙流動。建設“馬鞍山籍人才庫”,落實《關于進一步支持皖籍人才來馬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常態化聯系服務馬鞍山籍人才回鄉創新創業,持續提升滿意度歸屬感,致力營造“逐夢來‘馬’·‘鞍’居樂業·‘山’馬奔騰”的人才發展優質生態。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伍萬紅 夏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