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自助餐廳“一定要吃回本”——部分顧客這種“不吃虧”的消費心理曾讓自助餐廳成為食物浪費的“重災區”。馬鞍山公益善食館作為一家素食自助餐廳,自成立起就在全市率先推行“光盤行動”代金券,不少市民都以積攢代金券為榮。4年多來,公益善食館累計發放代金券60多萬張,價值120多萬元。
11月18日晚上6點,記者在馬鞍山公益善食館見到,前臺、餐桌都擺放有“請勿浪費”“光盤行動從我做起”“節約糧食文明就餐”的宣傳海報和桌卡。身穿藍色馬甲的志愿者在自助取餐區巡邏服務,熱情引導顧客入座,“我們提倡‘吃多少、取多少’,吃完您再來拿。”記者見到,公益善食館內顧客基本能做到勤拿少取、人人光盤,餐廳秩序文明有序。
就餐完畢的市民齊平耀熟練地把桌上的果皮殘骸收拾進“光盤”里,并將餐盤主動端到回收處。接過志愿者遞來的兩張“光盤行動”代金券,齊平耀說:“餐廳里的宣傳標語時刻提醒我們不要浪費食物,我一般會在盤子里少裝一點,主食易飽放在最后吃,防止浪費,我會將這種做法推薦給身邊人?!?/p>
志愿者邱延珍已經在公益善食館義務服務了五年,讓她感到高興的是,“光盤”“節約”“文明”始終是餐廳的靚麗標簽。邱延珍告訴記者,如今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文明用餐、厲行節約的習慣都已經養成,很多家長也會教育自家孩子:嘗一點,好吃再取,不要多拿。有時候到了晚上,剩余的一點菜肴志愿者們也會打包帶回家。
這一點廚師長陳令官也深有體會,他說,雖是自助餐,但后廚盡量按需準備食材,一是保證菜品新鮮,二是杜絕浪費,此外,后廚會按照就餐人數多少來烹飪,吃多少炒多少,“我們現在總結出了經驗,工作日中午備菜多點,晚上少點,周五、周末以及節假日備菜多點,盡量避免浪費。當天剩余的菜肴由志愿者和工作人員打包帶走,打烊時每個菜品都能做到‘光盤’?!?/p>
一張張卡券、一份份光盤、一個個微笑……作為“光盤行動”的模范標兵,4年多來,公益善食館累計發放代金券60多萬張,價值120多萬元。每位員工、志愿者乃至每位顧客,都孜孜不倦為制止餐飲浪費貢獻不竭的力量。
記者 季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