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來了!本輪全國文明城市(地級市):滁州、黃山、宿州、阜陽“城”功掛牌,榜上有名,躋身全國文明城市之列。
本輪全國文明城市(縣級市和縣):金寨縣、廣德市、寧國市、歙縣、桐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是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一個,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目前國內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也是最具有價值的城市品牌。
全國文明城市每三年評選一次。我省城市——馬鞍山市、合肥市、銅陵市、蕪湖市、淮北市、蚌埠市、宣城市、安慶市(地級市),當涂縣、天長市(縣級市和縣),通過復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
本輪“城”功掛牌,他們到底憑什么?
滁州首創首成。三年來累計投入600多億元,改造提升城區老舊小區、農貿市場、背街小巷,讓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舊貌換新顏”。
召開常務指揮長調度會76次,書面督辦交辦3000多批次、累積交辦督辦問題3.6萬件次。
群眾參與度、滿意度逐年提升,由2018年之初的95%上升到目前的99.7%。
黃山是“復讀生”,2015年2月成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登上創城舞臺。上一輪榜上無名,本輪終于圓夢。作為徽文化發祥之地,宋時已有“東南鄒魯”美譽,更被后人視為“程朱闕里”“禮儀之邦”。
行走在黃山市中心城區的大街小巷,各式各樣的公益廣告傳遞向善正能量。
黃山市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2020年33項民生工程之一,改善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宿州首創首成。2018年以來,宿州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干部群眾一起干,硬件軟件一起抓,短板弱項一起補,掀起了市區聯動、全民參與的創建熱潮,城區面貌華麗蝶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精細化管理水平、市民素質顯著提升,市民對創建工作的滿意率連續兩年全國靠前、全省第一。
2018年5月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共召開周調度會73次、現場調度會170次、專項協調會35次,解決各類涉創重難點問題千余個,拿下了一些多年未攻克的頑疾,干成了一批多年想干未干成的事情。
“再難不能難創建” ,把有限財力向創建傾斜。2018年以來市財政累計列支補充類涉創資金11億元,市區直包保單位按照每年不少于5萬元標準支持社區創建工作。
累計改造提升老舊小區194個、背街小巷571條,完成7個菜市場提檔升級,新改建投入使用公廁138個,提升建設街頭游園30余個共210萬平方米。
阜陽首創首成。近年來,阜陽城區每年投入建設資金都在400多億元,從2019年開始,每年市財政安排3億專項創城資金。
2018-2019年改造提升老舊小區672個,農貿市場19個,停車場45個,公廁238個,社區49個,背街小巷246個。2020年以來,完成124條小街巷改造,新安裝路燈1653盞,改造供水管道28.2公里,改造提升58個老舊小區等。
常態化開展“阜陽夜話”“三聯四建”活動,努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持續推進創城八項攻堅提升行動和攻堅階段十二項行動,推動創建工作機制化、清單化、精細化、智能化,常態長效,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