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至馬鞍山城際鐵路(馬鞍山段)
環境影響評價征求意見稿公示
1.說明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令 第4號)要求,現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公示,公示文本為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公示文本內容為現階段環評成果,下一階段,將在聽取公眾、專家等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2.建設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南京至馬鞍山城際鐵路(馬鞍山段)(2)建設地點:安徽省馬鞍山市(3)所屬行業:交通(4)項目內容:① 新建線路全長27.49km,設8座車站,設計行車速度120km/h。② 新設當涂南車輛段1處,主變電所2座。③ 工程總占地面積117.71ha,其中永久占地98.24ha,臨時占地19.47ha。工程總投資94.5億元,建設工期36個月。(5)環境影響評價結論:本項目在采取相應污染防治措施后,項目產生的噪聲、振動、廢氣、廢水、固廢、電磁等環境影響均能達標或在可控范圍內。在充分落實項目設計和本報告書提出的環境保護對策措施的前提下,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本項目是可行的。
3.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
征求意見的公眾范圍:受項目影響的公民及項目附近的單位、團體。征求意見的范圍:征求與本項目有關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不接受與環境保護無關的問題)。主要事項:(1)公眾對本項目的了解程度及對本項目的態度;(2)對本項目建設所在區域的生態、水、氣、聲、振動、電磁、固廢、土壤等環境質量的看法,存在哪些主要環境問題;(3)本項目的主要環境問題以及可能對周圍環境的影響;(4)對本項目建設的環境保護措施和環保管理意見或建議;(5)其他一些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想法和建議。
4.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1)報告書征求意見稿:電子稿見本網頁附件1,紙質稿存于公示單位處;(2)公眾參與調查問卷:見本網頁附件2。(具體文件下載地址可查看底部閱讀原文)
5.公示單位聯系方式
公示單位:馬鞍山市駿馬交通運輸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聯系人:蔣工;聯系電話:0555-2373315;聯系地址: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西塘路498號
6.環評單位聯系方式
評價機構: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聯系人:應工評價機構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楊園和平大道745號(郵編:430063)聯系電話:027-51184787;傳真:027-51155977;郵箱:whtsyycz@163.com
7.公眾意見反饋方式及時間
(1)反饋方式公眾可通過傳真、電子郵件、信函、電話等方式向公示單位及環評單位發表關于本項目建設及環評工作的意見、看法。(2)反饋期限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11月9日~11月20日)。
項目概況
南京至馬鞍山城際鐵路(馬鞍山段)工程線路總長27.49km,其中橋梁段長度26.25km,隧道段長度0.75km,路基段長度0.49km,設車站8座,均為高架站,平均站間距為3.69km。列車設計行車速度為120km/h,擬采用市域B型車,DC1500V架空接觸網供電制式。
南京至馬鞍山城際鐵路(馬鞍山段)工程新建車輛段1處,為當涂南車輛段;新建主變電所2座,分別為林里路主變電所與金山東路主變電所;共享南京靈山控制中心。
工程計劃2020年底開工建設,工程總投資估算約94.5億元。
線路走向
南京至馬鞍山城際鐵路(馬鞍山段)線路自江蘇省南京市與安徽省馬鞍山市省界引出,上跨太子路和聯合路于中杭工業園旁設慈湖站,出站后上跨 G205 國道和寧蕪鐵路繼續向南沿江東大道走行,依次于江東大道與湖北路交叉口以南設湖北路站,江東大道與湖南路交叉口以南設湖南路站,江東大道與雨山路交叉口以南設雨山路站,江東大道與九華路交叉口以南設九華路站,于采石河以南和 S24 常合高速以北設采石河站,于當涂汽車站西側設當涂東站,出站后繼續沿江東大道向南,穿越白纻山和姑溪河后于當涂南部新城設當涂南站。線路依次經過馬鞍山市慈湖高新區、花山區、雨山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當涂縣。
具體走向及位置見下圖
▼
▲南京至馬鞍山城際鐵路(馬鞍山段)工程線路走向示意圖
全線共設 8 座車站,
均為高架站。
慈湖站為本工程第 1 座車站,位于馬鞍山市慈湖高新區,設計為路側高架兩臺四線島式站臺。慈湖站位于中杭路與天門大道交叉路口西南象限內。車站中心里程CK1+605,站臺寬度為 11m,車站規模120m×39.8m,車站總建筑面積為 9552㎡。
湖北路站為本工程第 2 座車站,設計為路中高架三層側式車站。湖北路站沿江東大道南北向布置,站位設于湖北路與江東大道交叉口南側。車站中心里程CK7+645,側式站臺寬7.5m,車站規模120m×22.5m,總建筑面積 7249.89㎡ 。
湖南路站為本工程第 3 座車站,設計為路中高架三層側式車站。湖南路站沿江東大道南北向布置,站位設于湖南路與江東大道交叉口南側。車站中心里程為 CK9+570,側式站臺寬 7.5m,車站規模 120m×22.5m,總建筑面積 7123.89㎡ 。
雨山路站為本工程第 4 座車站,設計為路中高架三層側式車站,雨山路站沿江東大道南北向架設,站位設于雨山路與江東大道交叉口南側。車站中心里程為CK10+790,側式站臺寬 7.5m,車站規模 120m×22.5m,總建筑面積 7123.89㎡ 。
九華路站為本工程第 5 座車站,設計為路中高架三層側式車站,本站設越行線,為越行站。九華路站沿江東大道南北向架設,站位設于九華東路與江東大道交叉口南側。車站中心里程 CK13+155,側式站臺寬 7.5m,車站規模 120m×32.6m,總建筑面積 9964㎡ 。
采石河站為本工程第 6 座車站,設計為路中高架三層島式車站。采石河站沿江東大道南北向架設,站位設于超山路與江東大道交叉口以北。車站中心里程 CK15+845,島式站臺寬 12m,車站規模 120m×41.8m,總建筑面積 11953.35㎡ 。
當涂東站為本工程第 7 座車站,設計為路中高架三層側式車站。當涂東站沿江東大道南北向架設,站位設于黃池路與江東大道交叉口南側,當涂汽車站西側。車站中心里程為CK23+505,側式站臺寬 7.5m,車站規模 120m×22.5m,總建筑面積7447.09㎡ 。
當涂南站為本工程終點站,位于當涂縣南部新城,設計為路側地面三層島式車站。車站中心里程為 CK27+427,車站規模 120×20.8m,島式站臺寬 11m,車站總建筑面積為 7488㎡ 。
設計年度
初期為 2027 年、近期為 2034 年、遠期為 2049 年。① 營業時間
本線運營時間為 6:00~23:00,全天運營 17 小時,具體運營時間以全線最終運營方案為準。
②客流總體指標及運營交路
寧馬城際全線客流總體指標表及擬運營交路如下。
根據各設計年度全日單向最大斷面分時客流量及列車定員,擬定本線各設計年度列車開行對數見表
初期:全日開行 136 對,其中大交路 112 對,小交路 24對;
近期:全日開行 215 對,其中大交路 145 對,小交路 70對;
遠期:全日開行 259 對,其中大交路 189 對,小交路 70對。
環境評價總結論
南京至馬鞍山城際鐵路(馬鞍山段)為《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中的“都市圈通勤交通網重點工程”。本次環評方案落實了規劃環境影響篇章要求,其選線、選址也符合馬鞍山市、當涂縣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要求。工程采用電力驅動,有利于改善馬鞍山市、當涂縣的環境空氣質量,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名錄(2019 年本)》要求。在采取本報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運營期沿線聲環境敏感點噪聲可達到相應標準要求或維持現狀水平,振動敏感點環境振動均可達到相應標準要求,其他污染物排放均符合國家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本項目的建設符合建設項目環保審批原則與要求。從環境影響角度分析,南京至馬鞍山城際鐵路(馬鞍山段)工程是可行的。
公眾意見反饋方式及時間
(1)反饋方式
公眾可通過傳真、電子郵件、信函、電話等方式向公示單位及環評單位發表關于本項目建設及環評工作的意見、看法。
(2)反饋期限
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11月9日~11月20日)。
來源:馬鞍山市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