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暖陽里,南塘水系邊、孟塘支渠畔,工人們種下一棵棵樹木、一片片綠植,為來年的綠意埋下“種子”。年底前,隨著南塘水系、孟塘水系綜合治理竣工驗收,我市城區35條黑臭水體治理將全部完成,為我市水生態環境治理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資料圖
合力共治
“常年黑臭,化工氣味刺鼻,水體化學需氧量高達5400毫克/升,污染嚴重。”這是《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反映問題整改任務交辦清單》中對我市尖擔溝和昭明溝的評價。
在2015年的系統摸排、科學甄別中,判定全市共有黑臭水體35條,其中輕度黑臭25條、重度黑臭10條,涉及河道總長66.15公里,水域面積達398.49公頃。
“必須徹底治理黑臭水體!”2016年,我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立足我市實際,強化頂層設計,全力推進中心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綜合整治”的工作思路,我市將35條黑臭水體整體打包,采取PPP模式引進社會資本——中冶華天公司,讓專業治水企業參與水環境治理。
圍繞“水清、岸綠、景美、河暢和群眾滿意”的總目標,35條黑臭水體都有了屬于自己的獨家治理“藥方”;排查污染源頭、強化執法監督、推進項目建設,多部門“集團作戰”、部門與屬地“聯合作戰”,全市上下迅速形成治水合力。
資料圖
標本兼治
目標確定了,快馬加鞭干。清淤駁岸、截污納管、景觀綠化,先治污再治水;建設尾水濕地凈化尾水回補河道、構建河道小循環和河湖連通大循環,打通水路引來活水;種植水生植物,放養水生動物,恢復河湖生態系統,各項工程有條不紊進行,臭水溝一步步變成了清水河。2018年,我市獲批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市。
“根除黑臭水體,要治標更要治本。”市住建局副局長夏家林表示,除了做足“水中”文章,還要做好“岸上”文章。對此我市大膽突破常規,再次探索出“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流域治理、精準治理”的治理路徑。
我市根據水系分布狀況和污水處理廠收水范圍,將全市分為采石河流域、慈湖河流域、雨山河流域三大流域、六大片區。對每個流域、片區進行系統調查和分析,制定流域治理方案,統籌干支流同治、上下游同治、左右岸同治,統籌管網、污水處理廠建設同步推進,實行廠網河湖一體化管理,聯通流域內水系。
我市對94條河道700多處排口溯源排查,對河道本底進行調查,查清污染源頭;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500余家,全面調查沿街商戶排水,從源頭治污;完成315個小區、220條道路的雨污分流和雨污混接改造,對全市1150公里雨污水管網進行全面排查檢測和清淤,提高污水收集能力;推進中鐵水務、南部污水處理廠、王家山污水處理廠、慈湖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建,增加污水處理能力11萬噸,所有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達到一級A以上,確保污水不再入河。
資料圖
長治久清
兩岸綠草茵茵,水面清波蕩漾,如今的尖擔溝不僅擺脫了“黑臭”,還配植了各類花草、鋪設了游步道、架起了觀景臺,儼然成為藏身于工業區內的“景觀帶”,令人賞心悅目。幾名管護人員劃著小船在水面打澇漂浮物、更換綠植,“我們有專業的運維隊伍進行河道保潔、綠化養護、排口巡查,確保水質持續穩定。”尖擔溝現場運維負責人周維民表示。
黑臭水體治理,要想久久為功,建章立制、加強管理是關鍵。目前,我市正不斷夯實黑臭水體河長制,制定出臺違法排污聯合執法辦法、排水許可辦法、河道藍綠線違法侵占集中整治、建筑工地違法排水集中整治以及住宅小區排水設施管理規定等制度,在全市工業園區推廣“環保管家”,對企業廢水、廢氣、廢渣排放進行信息化監管,嚴查重罰違法排污、破壞排水設施等行為,全力構建保水、護水的長效機制。
目前,35條黑臭水體治理全部完成近在眼前,慈湖河、雨山河、永豐河等重點河流水質已穩定在地表V類水以上,污水提質增效效果顯著。“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實施河道整治、水生態構建、活水循環等工程,系統謀劃‘五水共治’方案,確保主要河道水體水質指標達到地表V類水,實現長治久清、常態長效。”夏家林說。
記者 鄧婷婷 通訊員 葉軍 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