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九年時間,騎壞兩輛摩托車,穿壞數十雙運動鞋……這是韓慶玲駐村扶貧的故事。她一直行走在扶貧的路上,是最美麗的扶貧人。
韓慶玲是霍邱縣稅務局機關黨委副主任科員。原本她每天按時上下班,節假日有保障,閑暇之余還能與親朋好友在一起聚聚。成了扶貧人之后,她沒有一天公休,沒有一次空崗,沒有安心過個完整的節假日……
2012年4月,她主動請纓,奔赴選派第一線,到城關鎮南戎西村任黨總支第一書記。不想,這一干就是四年。這四年間,在她的帶領下,徹底解決了鄉親們的三個“老大難”——出行難、用水難、上學難。
2014年,因脫貧工作需要,韓慶玲又被選派到重點貧困村宋店鄉南北四村擔任第一書記。為了盡快讓自己進入工作狀態,她幾乎每天都吃住在村部,“那時晚上漆黑一片,夏天酷熱難當、蚊蟲叮咬,冬天嚴寒難熬,晚上出門上個廁所都很不方便。”
軍人出身的她不怕苦,不畏難,更是打心底要幫助這個村摘掉貧困的帽子。為了掌握村情,她騎著摩托車兩天半就跑遍34個村民組,走訪了154戶貧困戶。這就樣,白天和同事一起到戶了解村情民意、宣傳扶貧政策,晚上通宵加班整理資料、制定幫扶計劃,終于建立了一整套經得起查、經得起問、經得起推敲的精準扶貧檔案。
“群眾都想富,干部要領路。”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韓慶玲提出了發展“稻蝦養殖”產業規劃。因沒有技術和經驗,更怕承擔失敗的風險,試養工作一直舉步不前。為打開工作局面,她帶領貧困戶代表出去參觀學習,又請來專家手把手指導。“放蝦苗的時節,我整天挨家挨戶轉,逢人就勸大家養蝦。”功夫不負有心人,貧困戶朱啟英在她的勸說引導下決定試養稻蝦養殖,僅2017年春夏一季賣龍蝦就賺了10000多元。如今,南北四村3000畝水田全部發展了稻蝦養殖,平均每畝收益近3000元。全村現有貧困戶96戶198人,憑借稻蝦養殖這一項,就順利脫貧。
同時,韓慶玲還積極爭取財政配套資金超1500萬元以上幫助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如今全村通水通網,用電不緊張,10條道路完成硬化,出行更方便。該村還入選省級“美麗鄉村”重點村建設名單,鄉村風貌有了很大改觀。
據了解,南北四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8戶,306人。2018年初96戶198人未脫貧,2018年底南北四村全部順利實現戶脫貧、村出列目標。
南北四村順利出列的背后是她犧牲陪伴家人換來了。2018年年初,她女兒因鼻中隔偏曲在安醫手術,正值村里迎接檢查,只能讓她一個人住在醫院;寒假期間,連女兒想吃一頓紅燒排骨的愿望都沒能滿足……親朋好友不解地問道:“這么多年我們都認為你工作調走了,沒想到你還在村里,你圖啥?”
可是韓慶玲卻認為,“以我個人微弱的力量,換來了數百位貧困戶嶄新美好的生活,我覺得很值。”這些年,她為148戶貧困戶申報產業補貼,為31戶貧困戶申報小額貸款,為89戶貧困戶申報危房改造,為42戶五保戶解決住房問題,為43位貧困學生申報教育資助,為55位貧困戶介紹務工,為19位貧困戶申報公益性崗位,為45戶重病貧困戶解決看病就醫,為50位殘疾貧困戶爭取了殘疾器具,把1名貧困孤殘兒童送進了福利院。老百姓的滿意是她最大的欣慰。
今年年初疫情期間,韓慶玲捐出自己一年的選派干部生活補貼1.8萬元,用來幫助本縣4名新冠肺炎患者開展春耕生產。
2012年至今,韓慶玲始終戰斗在扶貧一線,是全縣扶貧時間最長的第一書記。由于她真心真情扶貧,作風過硬,雙腳踏遍兩個村的田間地頭,為貧困戶、扶貧項目馬不停蹄,答應給群眾辦的事情全部兌現,群眾親切地稱之為“鐵腿書記”和“韓旋風”。
“我只是六安市霍邱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千千萬萬個扶貧戰線上的普通一員。我選擇、我堅持、我努力、我無悔!”韓慶玲表示。(記者 檀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