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家庭貧困,但我是幸運的,從我讀中學時起,就一直被博愛助學濟困協會捐助到大學畢業,我現在成了一名公務員,我申請加入博愛助學濟困協會,和愛心人士一起,接過愛心接力棒,傳遞愛心,將愛心‘雪球’越滾越大。”10月29日,博望區博望鎮政府工作人員聶園向博愛助學濟困協會遞交了申請,并捐助了第一筆善款。
據了解,博愛助學濟困協會成立10年來,捐助1280人次,捐款132.96萬元,愛心人士由最初的10個人發展到如今的130人,一些受到資助的大學生畢業后又加入進來,續寫人間大愛。
博愛助學濟困協會是10名企業家和退休人員發起的,成立于2010年10月9日。成立當年,在昆明的創業成功人士黃春榮聽說后,立即加入協會,捐助了10萬元善款,并承諾以后每年捐助善款10萬元。第一任執行會長夏國松在2013年因病去世前,將兒子夏強和兒媳芮水琴叫到病床前,囑咐他們在他走后,接過愛心接力棒,將愛心繼續下去。第二任執行會長侯法水上任第一天就把自己的三個孩子動員進協會。從此,第一任會長的兒子兒媳和第二任會長的三個孩子成為協會中的“愛心大使”。為了讓愛心人士的每一分錢都用在貧困家庭學子的生活學習上,會員邰圣蓮、侯法水、夏家柏、種山青等人每年不辭辛苦,從橫山腳下到石臼湖畔,了解貧困家庭的生活狀況,為貧困家庭的孩子們送去精神上的慰藉,盡心盡力伸出援助之手。
吳歡歡是一名不幸的孩子,5歲時,養母帶著她改嫁到了博望鎮山寧村。在她12歲那年,養父母又離婚了。當時,養父被查出患了直腸癌,望著養父越來越消瘦的身軀,小小年紀的吳歡歡堅定地選擇留下來照顧生病的養父,從此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博愛協會了解到情況后,將吳歡歡列為重點助學對象,每年按照最高標準資助6000元,直到她大學畢業。
博愛助學濟困協會的善舉感動了許多人,10年來,協會由初始的10名會員發展到如今的130名。協會的善舉也獲得了各級政府的肯定和社會的褒揚,先后榮獲“馬鞍山市十佳道德模范集體”、全國“鄰里守望”志愿服務成果征集活動“優秀實踐成果獎”等榮譽,協會會員助人為樂的事跡也多次在《馬鞍山日報》《皖江晚報》等媒體上刊登。
記者 慕繼平 通訊員 邰圣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