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田野,一股蓬勃向上的生機活力正在勃發:村民們辛勤耕種,有了增收致富的產業;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近年來,鄭蒲港新區通過實施產業、就業、基礎設施等“八大工程”以及推行戶容戶貌提升工程、改水改廁改善人居環境,大力發展農業產業,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民增收致富更有效,農村發展路徑更寬廣,農村人居環境更美好。
今年,鄭蒲港新區白橋鎮紅旗村的瓜蔞再獲豐收。“我們從最初的單一種植,發展到現在生產、加工、包裝、銷售一體化運營。”紅旗村黨總支書記葛開云說,村集體收入由2016年的11.53萬元,上升到2019年的76萬元。姥橋鎮姥長村不斷拓展農業產業功能,著力推進農民創業增收,構筑高效的農村生態產業體系。短短五年時間,一批獨具地方特色的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村級集體經濟從2014年零收入到2019年的88.85萬元。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近年來,鄭蒲港新區把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大力發展到村、到戶產業,實現了村村有產業,有能力發展產業的貧困戶產業全覆蓋,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日前,總投資1663萬元的鄭蒲港新區張小路橫穿官塘村工程建成,大大改善了官塘村村民的出行環境,為官塘村的農產品運輸提供了便利。在白橋鎮紅旗村七甲自然村,一條嶄新的村村通公路讓村民們的出行更加便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在抓好產業發展的同時,新區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僅今年就投入資金2612萬元,實施到村基礎設施項目71個,目前已全部完工。如今,連著田間地頭、串起千家萬戶的農村公路,不斷增加的水利基礎設施,改變了農民群眾的生活方式,改善了村容村貌,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如果說鄉村振興是一場“大會戰”,那么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就是第一場“攻堅戰”。白橋鎮七成村全面推進全域環境整治,加快建設美麗家園,如今,村里處處都是風景……近年來,新區以“三大革命”“三大行動”等專項內容為抓手,努力提升新區農村人居環境,農村生活垃圾全部實現市場化運作,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域覆蓋、全域達標,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沃野描繪新藍圖,鄉村振興“鄭”當時。在砥礪奮進中,一幅秀美活力的鄉村新畫卷愈加清晰。
記者 柴勝松 通訊員 丁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