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主辦的“落實‘六穩六保’·優化營商環境”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合肥啟動。當日起至10月20日,十余家中央及省內媒體組成的采訪團到合肥、六安等地,深入開發區、企業、政務服務中心采訪,實地感受安徽抓“六保”促“六穩”的真招實措,用筆觸和鏡頭生動講述優化營商環境的鮮活故事。
提升效能,把失去的時間搶回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六保”任務中“保市場主體”的作用愈發凸顯。相關部門把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舉措,持續加力推動營商環境再上新臺階。
在合肥市高新區政務服務大廳內,一臺臺智能化審批智慧柜臺排列有序,不少人在智能柜臺前辦理相關申請、審批業務。工作人員介紹,當地開展企業登記智能化審批改革試點,實現全程無紙化、不見面、零成本和7×24小時“不打烊”服務。申請營業執照,只需通過半小時填表,審核通過后4小時內即可拿到營業執照。即使在半夜,群眾也可通過7×24小時服務平臺拿到相關證件。政務服務大廳內,面對采訪團,很快拿到營業執照的吳先生對便捷高效審批大加贊賞。看到眼前一幕,中國市場監管報記者李晶感嘆:“相關部門聚焦企業實際困難,提升工作效能,優化審批程序,讓人能感受到那股勁——努力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體現在政務服務效率的提升。我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通過降成本、壓時間、減材料、簡環節等方式提升政務服務效率,努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落地扎根。今年1月至9月,全省共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74.56萬戶,同比增長5.72%。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已達565.73萬戶、同比增長14.90%。
產業扶持,“真金白銀”激發動能
疫情之下,一批新產業、新業態逆勢而上。“硬核”科技激發市場活力,位于合肥的中國聲谷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今年1月至8月,中國聲谷營業收入達到620億元,入園企業共計932戶。今年年底預計可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入園企業超過1000戶的“雙千目標”。
不少企業在中國聲谷的扶持下,完成了從“想法”到“產品”的跨越,研制智能語音鼠標、首批入園的咪鼠科技公司便是其中之一。2019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400萬元,今年預計能達到5000萬元。“聲谷建了自己的制造中心,為園區企業解決了制造‘痛點’、節約了大量金錢和精力。我們從而專注于研發。”咪鼠科技公司市場總監劉仕明向采訪團表示。在中國聲谷運營單位高級副總裁毛媛媛看來,聲谷提供的是“從想出來、做出來到賣出去的全流程服務”。
讓企業能夠想出來和做出來的背后,有政府“真金白銀”支持。2017年9月,安徽省發布支持中國聲谷建設的專項政策,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產業發展中處于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項目;2017年至2020年,安徽省政府每年將安排2億元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扶持資金,合肥市每年拿出6億元資金跟進扶持。
“政府支持是真招實措、‘真金白銀’。”聽到介紹,中國日報網編輯趙詩悅有感而發。
貼心服務,真招實措紓困惠企
工人不能第一時間返工,企業有訂單卻接不了,這是疫情期間困擾著很多企業的問題,而對位于安徽舒城經濟開發區杭埠園區的勝利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來說,這個難題并沒有困擾他們太久。在園區管理部門的幫助下,2000多名工人及時、有序地走上工作崗位,企業訂單在上半年實現飽和。
助力企業解決“用工難”問題,舒城縣建立工作機制,幫園區企業在本地招工,為返崗員工提供免費核酸檢測,還在縣內12個鄉鎮共開通12條“接你上班、送你回家”公交專線,有效提升了就業穩定性。杭埠園區從招商、簽約、建設到投產實行“一站式”服務,實現“企業辦事不出園區”。今年1月至9月,園區實現工業產值152.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8億元,實現財政收入6.23億元。“幫企業紓困幫到了點子上。”國際在線編輯任麗君感嘆。
在合肥、六安,采訪團成員實地走訪園區、政務服務中心,與相關部門和代表企業深入交流,紛紛為所見所聞、真招實措點贊。一大批“帶露珠、冒熱氣”的全媒體報道在互聯網迅速傳播,為新時代美好安徽建設加油鼓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