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農村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當涂縣——
“三產融合”促鄉村產業振興
記者 吳黎明
百畝荷花盛開,千畝稻浪飄香,四季花海綻放,游客紛至沓來。位于當涂縣護河鎮興禾村的金色田園休閑農業產業園是當涂縣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濃縮版”。
金色田園(資料圖)
2015年,從村里走出去闖世界掘到一桶金的曹宜山回村創業,打造集循環農業、現代農業、農耕文化、旅游度假、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走一二三產業融合之路。產業園流轉土地5000畝,投資2.6億元,按三期規劃為五大功能區,形成了春季可賞花、夏季可納涼、秋季可采摘、冬季可體驗農趣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園區。
近年來,當涂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滲透和交叉重組為路徑,以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拓展和產業功能轉型為表征,以產業發展和發展方式轉變為結果,通過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農村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2019年,該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63元,增長10.5%,連續17年位居全省縣級第一。
該縣把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主抓手,突出主體聯動,培育多元互補經營主體。扶持一批“大龍頭”。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工作思路,實施農業龍頭企業扶持壯大工程,截至2019年底,全縣共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2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9家,龍頭企業示范帶動能力顯著增強。發展一批“新主體”。全縣累計流轉土地面積25.8萬畝,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種養大戶1100余戶、家庭農場468家,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511家。培育一批“聯合體”。全縣累計培育省級以上產業化聯合體7家,帶動農民人均增收1800元。
該縣突出融合促動,推動優勢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建設綠色原料“大基地”。全縣累計建設優質糧油種植基地45萬畝,生態水產養殖基地23萬畝,綠色蔬菜生產基地7.8萬畝,特色果品生產基地2萬畝,發展了一批生豬、家禽規模養殖基地,基本形成了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配套標準化的農業生產格局。培育精深加工“大集群”。形成“一區三園”農產品加工園區布局,即以蔬菜加工為主的黃池農產品加工區,以畜禽加工為主的縣經濟開發區農產品加工園,以水產品加工為主的石橋工業集中區農產品加工園,以糧油加工為主的姑孰工業集中區農產品加工園。2019年示范區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達49億元。搞活商貿流通“大市場”。積極發展農超、農旅、農批、電商、會展等多種業態的產銷銜接模式;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建成農產品電商平臺2個,鄉鎮級電商網點10個和村級電商網點117個,基本形成了城鎮村聯動的農產品電商銷售網絡。推動農產品智慧物流發展,投資20億元的中合華東農產品物流園、投資15億元的順豐創新產業園相繼落戶并投入運營。做精農旅融合“大景區”。建成安徽省最大的野生動物園,打造“大青山李白游、大公圩水鄉游、江心洲花海游、石臼湖生態游”四大鄉村旅游片區及綠野、甑山、桃花緣等一批休閑生態農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