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專訪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寶貝,是合肥最美麗動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濕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本報記者專訪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暢談如何做好巢湖治理這篇大文章。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可謂高屋建瓴、寄予重托。請問您對此有何認識體會?
虞愛華: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巢湖綜合治理和流域生態保護工作,早在2011年4月考察安徽時就指出,一定要把巢湖綜合治理好。時隔9年,總書記再次對巢湖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我們加快推進新一輪巢湖綜合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一定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巢湖,把“最好名片”打造得更加動人。
記者:大河大湖治理是一項世界性難題。請問合肥市如何推進新一輪巢湖綜合治理?
虞愛華:八百里巢湖之于合肥,是最寶貴的財富。近年來,我們大力實施巢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巢湖綜合治理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巢湖水質由2017年的Ⅴ類大幅度好轉為Ⅲ類,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流域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有“國寶”之稱的東方白鸛重現巢湖半島濕地。下一步,我們將實施巢湖綜合治理三大工程。
一是碧水工程。治湖必先治污。關鍵在于點線面結合、內外源統籌,構建起全流域、全方位、全時段水污染防治體系。抓“點源”,加快重點污染源治理,深入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全面加快城鄉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進一步提高城鄉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抓“線源”,統籌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共同推進入湖河流系統治理,進一步提高入湖水質全部達標穩定性;抓“面源”,高標準推進環巢湖十大濕地建設,深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積極推廣稻漁共作等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進一步提高畜禽養殖規模化和無害化水平;抓“內源”,全面落實巢湖禁捕退捕工作,科學實施藍藻治理,積極探索底泥生態清淤,進一步降低巢湖富營養程度和藍藻水華暴發風險。
二是安瀾工程。治湖必須保安。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謀劃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全面提高防洪減災水平。著眼“防洪”,提高流域總體防洪標準,狠抓環巢湖大堤強基固壩,尤其要加強重要堤段、圩口建設;著眼“排洪”,暢通巢湖入江通道,協調推進鳳凰頸新站等建設,爭取增設大型對江排洪泵站,逐步解決洪水“關門淹”問題;著眼“蓄洪”,規劃建設環巢湖行蓄洪區,統籌解決洪水“往哪去”問題,避免水退人進。同時,助推引江濟淮工程加快建設,構建巢湖流域水資源調配工程體系。
三是富民工程。治湖必求利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努力實現發展“高質量”和生態“高顏值”有機統一。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加快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當地人能增收、周邊人有去處、外地人喜歡來,打造環境美、文化熱、旅游火、百姓富的美麗鄉村,讓環湖廣大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三大工程勾勒了人水和諧、城湖共生的畫卷,請問如何抓好落實,把“大寫意”變成“工筆畫”?
虞愛華:一靠責任抓。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把“兩個維護”體現在具體行動上,落實到打造“最好名片”的實際成效中,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堅持大事就大抓,難干也得干,發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解決好涉及巢湖綜合治理的每一個問題。
二靠工程抓。在充分科學論證的前提下,通過相關工程建設來解決問題,提前干向前趕,力爭工程早一天竣工、早一天見效。統籌設計巢湖綜合治理項目資金池,解決好建設資金來源問題。
三靠科技抓。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構筑技術創新聯盟,借鑒和運用國內外湖泊治理的先進技術,拓寬科學治湖思路,探索走出一條大湖治理的新路徑。
四靠機制抓。建立高位推進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強大合力。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以水質目標為導向,開展市級河流河長制專項調度工作。
五靠法治抓。深入實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保持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高壓態勢,對偷排、偷放、偷捕等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依法加強信息公開,健全資源環境違法舉報制度,形成綠色發展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
我們堅信,馳而不息抓治理,久久為功促提升,八百里巢湖必將呈現出一幅碧水藍天、煙波浩渺、白鸛云集、魚躍人歡的美麗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