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記者來到肥西縣銘傳鄉,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映入眼簾。“現在的路修得真好,村村通、組組道,我要點個贊!”談到這些年的變化,當地從事蠶桑養殖多年的村民潘禮虎說。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桑葉長地里,蠶寶食無依。”這是當地的老蠶農對前些年養蠶最大的感受。該鄉是肥西縣最大的蠶桑基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養蠶傳統,蠶桑業每年可為地方群眾帶來千萬元收入。然而,多年來道路不通,路網不暢等問題,使得當地群眾賴以生存的蠶桑產業得不到發展。
為此,銘傳鄉整合、爭取各級各類政策和獎補資金,全力實施道路“硬化、亮化”兩化工程和“窄變寬、曲變直、險變舒、次變好,少變多”的“五變”建設。截至今年10月初,該鄉已建設主次道路數百條,實現入鄉入村主干道燈光亮化全覆蓋,陸續整改道路安全隱患上百處,全鄉“穩且順”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通達順暢的道路,有力破除了發展的“腸梗阻”,讓該鄉蠶桑產業發展壯大,2400余戶蠶農收入水漲船高。
“今年我鄉蠶桑產業收入預計比去年增長10%。”該鄉黨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共產鮮繭95萬斤,加之蠶絲被、桑葉茶等經濟附加值較高的產品銷售,今年蠶桑產業綜合年收入可達1800萬元。
“我們第一天到這里來考察投資,就被優美的道路風光所吸引。”該鄉聚星春澤春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聶欣告訴記者。該公司依托當地獨特的淮軍文化和蠶桑文化底蘊,相繼開發“銘傳聚星桑葉茶”“銘傳聚星桑葚八寶丸”等45款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物流配送,月銷售量可達1萬余件。
隨著當地交通網的不斷完善,每年都有數十萬游人來到銘傳鄉觀光游覽,銘傳桑葚、銘傳生態獼猴桃、啟明葡萄等地方特色產品成了“香餑餑”。
“家鄉作為新興的旅游鄉鎮,越來越發達的路網,越變越美的風景,越來越多的游客,就是咱們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底氣和希望!”該鄉井王社區致富帶頭人金佐躍說。
記者 許蓓蓓 本報通訊員 陳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