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馬鞍山市網信辦供圖
【環球網報道 記者 崔舒飛】15日上午,“潮涌長三角·共建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來到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的薛家洼生態園。陰雨中,從觀江平臺望向長江,薛家洼仍舊美景難掩:兩岸植被茂密、郁郁蔥蔥,清潔的江面霧氣氤氳,水天交界處偶有船只經過……然而在以前,這里卻是當地百姓口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臟亂差地區。
這里以前生態環境問題非常突出。薛家洼地區是長江主航道由江心洲西岸轉向小黃洲東岸的轉折點,是馬鞍山市花山區、雨山區兩個行政區的交界處,也是沿江生態區、港區、馬鋼工業區“三區合一”的交匯點。在這片986畝的區域里,曾有散亂污企業7家、非法碼頭3處、固廢堆場1處,此外還有2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大量危舊民居和停靠漁民作業船以及住家船,是我國長江沿岸一處突出環境問題疊加的典型區域。
為解決這一問題,馬鞍山市展開全面治理。馬鞍山市堅持“以人為本,綜合治理”,將整改建設與回應市民關切、打造美麗長江經濟帶、推動濱江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結合起來,聘請專業機構編制了綜合整治規劃。整治區域總長23公里,沿江縱深1-2公里,總面積30平方公里,其中綠地面積1.5萬畝,規劃布局為“一軸、五區”。具體做法是:一方面,集中開展整治,拆除全部非法碼頭、散亂污企業、固廢堆場、畜禽養殖場、危舊民居,完成5600余艘漁船的拆解和2984戶漁戶的退轉產;另一方面,推進生態修復。實施岸線復綠增綠、灘涂濕地涵養保護等工程。此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薛家洼生態游園,配套觀江平臺、沿江游道等設施。通過這一系列的集中整治和生態修復,不僅魚和鳥回來了,就連數十年不見的江豚也重現身影。
為建立常態長效監管機制,2019年以來,馬鞍山市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十年禁漁”的重要精神,聚焦捕撈、運輸、銷售、餐飲四個環節,集中攻堅,加大暗訪和聯合執法力度,做到“查辦一起、震懾一片”的效果,于2019年7月底率先全面完成長江禁捕退捕任務。同時,為了讓漁民平穩轉產上岸,馬鞍山市加大了政策幫扶力度,保證上岸漁民有房住、有工作、有社保、有學上。為切實做到這四點,馬鞍山市還舉辦了漁民轉產就業專場招聘會。轉產后,有的漁民在周邊企業上班,有人從事水產養殖,有人喬遷新居,基本生活都得到了保障。
目前,薛家洼地區的“一軸、五區”空間布局已經初步形成,長江馬鞍山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格局逐步顯現。薛家洼生態園已成為馬鞍山市市民運動、觀光、休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