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河蟹豐收的季節,養殖戶吳明康欣喜不已。在黨員吳賢春的指導與幫助下,吳明康的養殖水塘水質良好、水草豐茂,養出來的螃蟹個大味美,每畝純收入5000元不在話下。
吳明康所在的當涂縣塘南鎮吳村港村是遠近聞名的水產養殖大村,村黨組織致力于“先富帶后富,大家一起富”,推行“黨支部+合作社+養殖戶”的經營模式,村干部和黨員組織群眾進行專業合作、共跑水產市場,提供產購銷“一條龍”服務,黨員示范戶還與養殖戶結對發展。
“黨支部+合作社+養殖戶”的經營模式給全村水產養殖業帶來新變化,形成了標準化、產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的河蟹生態養殖產業體系。全面實行生態養殖模式,在基本不改變現有養蟹方式的前提下,在蟹塘中養殖高品質的鱖魚等品種,增加養殖水體的效益。由村民吳小俊挑頭創辦網上電子商務平臺,一年的網上總交易額達到800萬元左右,銷售范圍遍布全國各地,解決了“怎么賣?往哪里賣?”的難題,促進了農民水產養殖增收。
村黨支部通過規范“三資”清理,推動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通過依法收回、整理置換、規范手續等措施,進一步明晰集體水面產權,再將集體水面進行“發包”。2019年,村集體資源發包總面積達1350.3畝,資源發包總金額達280萬元。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細化對村集體的管理清單,在支出源頭上確保資金合理使用。通過“四議兩公開”,對村集體資產、資源等重大處置事項進行民主討論、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定期在村務公開欄中公開三資管理情況,實現財務收支雙月公開,接受群眾監督。作為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80個示范點之一,吳村港村率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將村資源性及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集體股份不超過20%,其余全部配股到人,每人持有一股。 2019年,按照一戶一證標準發放農戶股權證書,作為享受收益分配的憑證,村民嘗到了“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紅”的甜頭。
集體經濟富起來,基礎設施建起來。近年來,村集體加大建設資金的投入,自籌建設資金400多萬元,完成機耕路硬化1萬多米,進行“四好農村路”建設,率先在全縣范圍內完成“組組通”工程。村民渴盼的道路實現“組組通”,電路實現全覆蓋。自2013年開始,村里投入資金150萬元改造低壓線路,村委會通過“四議兩公開”等程序,穩步推進對臺區進行線路改造工作。
近年來,吳村港村積極投入資金用于民生工程建設,村集體給每位村民全額墊付了新農合參保費,墊付金額每年高達50萬元,全村新農合參保率達100%;新型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參續保率高達96%,完成目標任務;實現了“銀齡安康”55歲至80歲老人意外傷害保險全覆蓋。近幾年來吳村港村先后榮獲“當涂縣首屆文明村”、“綜合實力十強村”、“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金牌管家”、“五個好”村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村黨支部書記吳經淼表示,將圍繞“水”字做文章,努力實現水面活起來、鄉村美起來、村民富起來、黨旗先鋒亮起來的“一活一美一富一亮”的目標,拓寬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空間,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持續增加村民收入。同時,以群眾需求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嚴把“組織領導關、宣傳發動關、股權量化對象關、清產核資關”四關,努力拓展村級經濟發展空間和拓寬集體資產增收渠道,切實增加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和股份經濟合作社分紅,進一步提高村民的民生福利。
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魏俊 張定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