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點忙,線上線下訂單多,有時打包都忙不過來。 9月28日那天,光線下就銷售了七千多元,紅薯、山芋、大米、禮盒粉絲、陶廠司徒小磨芝麻油等。 ”10月10日上午,含山縣陶廠鎮司徒村電商服務員賈宏慶正在包裝“丑薯”和“貝貝南瓜”,這是當天線上下的單,下午將由快遞員來取件寄出。在司徒村電商中心,記者看見村里新加工出來的“陶廠司徒”小磨芝麻香油堆滿一角。賈宏慶說:“訂單多的時候一天有好幾十單,來自全國各地都有。”
“司徒村兩年前創辦的電商,通過‘你種我銷、你養我賣’的方式,讓貧困戶及村民在互聯網上嘗到電商甜頭,使貧困村集體經濟在發展中壯大,讓山窩里的農產品走進大市場。”司徒村黨總支書記袁健告訴記者,司徒電商為司徒村集體所有,運營獨立核算,業務為村生態農業發展公司的一項主營業務,電商服務點為安徽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服務點。目前,村電商平臺主要有淘寶網店含山縣司徒農特產、微信小程序司徒農特產線上小店。電商平臺銷售的農產品主要為當地的特色優質農產品,主營產品有含山大米、紅薯粉絲、蜂蜜、豆干、土雞蛋、土雞、黃桃、黃金梨、貝貝南瓜等,發展自有品牌“陶廠司徒”,拓展銷售渠道入住了郵樂購電子商務平臺。
蔣莊自然村黃榮霞、小賈自然村蔡哲友等貧困戶今年飼養了近2000只肉雞,除了自己零星趕著鎮上逢節賣出一些仔雞外,村電商為他們線上線下已賣了800多只,收回成本達4800元。像這樣的零星農戶送來土特產出售每天都有,除線上接受下單外,線下還要保證新鮮的要賣出去。在年初的非冠疫情解除后,電商發布信息,尤其是為集中為貧困戶飼養羊的陶廠眾力養羊合作社和全鎮養雞戶,貧困戶養雞找市場,找買家。3月底,線上接受集體訂購土雞465只,價值41000多元;4月中旬,線上線下賣出肉羊1300多斤價值33000多元。截止9月底,電商成交金額接近30萬元,與上年同期成交額相比超百分之五十五。
“抓住機遇,培育和壯大集體經濟是司徒村近兩年來的重頭戲。我們整合各方幫扶和支持資金,想點子、找出路、多調研、選項目,一方面長線投資100多萬元,開辟荒山栽植了200畝山油茶,目前長勢很好。另一方面搞短線投資,實現快見效。今年投資40萬元,流轉農民土地60畝種植瓜蔞,由于管理、撫育科學,沒有受今年的大雨大汛影響。目前,瓜蔞掛架碩果累累。已近成熟期。并落實了代加工廠家,設計包裝。”袁健說,我們與在村里承包山場經營錦繡黃桃基地合作,除電商負責線上出售錦繡黃桃外,所種植的80畝“貝貝南瓜”成了搶手貨和熱點。
山芋是司徒村過去的傳統種植業之一。選擇試種小規模“丑薯”是村里今年的嘗試,這樣可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和群眾恢復種植,又能解決品牌產品“司徒粉絲”的原料問題,提高土地的附加值,大大提高農民的農業收入。“小電商讓貧困村的特色農產品走進大市場,成為‘搶手貨’,我們是越干越有經驗,越干越有干勁。”袁健高興地說,下一步村內將進一步示范帶動農戶、貧困戶來發展特色種植業,增加貧困人員的收入,推動司徒村鄉村振興,讓群眾在小康路上闊步前行。
記者 蘇自山 通訊員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