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8月26日一大早,霍山縣龍井沖移民新村的居民戴金平打開了自家飯店的大門,開始打掃衛生,準備當天的食材,迎接新的一批游客。
以前,戴金平的家在河對岸,出行全靠小船擺渡,全家僅有三間破瓦房,一年收入只有一萬元。
2014年,當地啟動了異地扶貧搬遷,戴金平過了河,不僅住進了新房子,還開起了農家樂,全家年收入也增加到五六萬元。“一河之隔,日子差距天壤之別。”戴金平說。
霍山縣磨子潭鎮龍井沖村是佛子嶺景區的南入口,依山傍水,風景秀麗。但是六七年前,這里交通不便,不僅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不少村民還分散住在河對岸,戴金平就是其中一戶,“河上沒有橋,出門也不方便,全部靠小船擺渡”,日子舉步維艱。
2014年,戴金平被列為建檔貧困戶,當年磨子潭鎮啟動了易地扶貧搬遷計劃,將分散居住的80多戶居民集中安置在移民新村,戴金平一家也在搬遷之列,于2015年住進了新村。“河上架了橋,再也不要坐小船擺渡了。”
既要搬得出,更要住得穩,如何增加家庭收入,當地政府給戴金平出了主意,讓她開辦一家農家樂,并送她去省婦聯牽頭組織的“徽姑娘”培訓班免費學習開飯店的技能。“這里風景好,肯定不缺游客。”2016年,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戴金平開起了“碼頭人家”農家樂,沒想到生意真不錯,每逢節假日,飯店都是游客滿座,她一個人都忙不過來,還要請臨時工幫忙。去年“十一”假期,她就掙了2萬多元,全年可以掙六萬多元,很快她們家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山區脫貧離不開交通的發展,除了河上架橋,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更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地群眾告訴記者,之前磨子潭鎮沒有像樣的公路,只有一條土路,過往車輛寧肯繞路,也不愿從這里走。2016年底,中央支持六安老區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大別山旅游扶貧快速通道全線貫通,連接了霍山縣、金寨縣15個鄉鎮,磨子潭鎮也在其中。
戴金平的飯店就在快速通道的路邊,從高空俯瞰,這條公路如玉帶一般穿行在郁郁蔥蔥的群山中,全長259.02公里,串起了天堂寨、燕子河大峽谷、白馬尖、佛子嶺、六安茶谷等15個大別山精華景區,推動了大別山鄉村旅游的發展,沿途受益群眾50多萬人,有效地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被稱為“幸福路”。
“現在路好走了,游客也多了,我準備擴大飯店規模,增加住宿,留住更多客人,日子過得會更紅火。”戴金平臉上掛滿了笑容。(記者 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