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我們是在長江中捕魚,現在我們要保護長江的漁業生態進行護漁,讓長江水更清,物種更豐富,這樣我們的家鄉才會更美麗!”當涂縣漁業資源保護協會會長劉凱說。

9月9日傍晚,晚霞染紅了通江河流當涂姑溪河金柱關段,劉凱帶著協會“護漁”志愿者駕船巡江,順流而下清理水中違規漁網,他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中。

1971年出生的劉凱祖祖輩輩都是 “捕魚人”,從小就在漁船中長大,12歲時起就上船跟隨父親到長江上打魚。后來江河魚獲越來越少,一家人生活難以為繼,就轉行搞起了水上運輸。2014年,為響應國家漁民上岸號召,他舍棄了祖輩相傳的捕魚行業,帶著一起在漁船上長大的兄弟們,遠赴江浙一帶考察學習造船技術, 2015年創辦馬鞍山啟航船艇制造有限公司,造起了玻璃鋼船艇,目前已經開發出20多種船型,年制造銷售船只600余艘,每年的營業額2000萬元左右。“在我們這兒就業的漁民全職的9人,兼職的32人,他們每月的收入大約有4000元。”劉凱說。

得益于“漁民上岸”好政策,劉凱的那班漁民兄弟們,岸上有了公租房,經培訓后也有了新營生,但他們對江河的那份情感都始終無法忘懷。今年5月,了解到大伙對魚的“不了情”,劉凱說,現在不捕魚了,那我們就當“護漁人”吧,這樣還是和魚打交道。他的提議得到了大伙的紛紛贊同。6月12日,劉凱發起成立的當涂縣漁業資源保護協會獲民政部門批準,首批50多名會員中,除了30多位漁民外,還有10多位環保志愿者、垂釣協會成員加入。

“協會是公益性組織,大家都是自愿服務,不掙一分錢。”協會成立當日,劉凱出資為大家添置了必要的裝備,還以協會名義將一艘新造的快艇無償借給縣漁政執法部門使用。協會成立以來,義務巡邏成了必修課,他們每次沿著江河大堤往返10多公里,目前已清理水中違法網具600余條,并積極配合漁政、公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破獲多起違法捕撈水產品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