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雞剛送過來的時候好小一只,現在你們看看,都長這么大了。”9月20日,含山縣林頭鎮裕林社區杜莊自然村的貧困戶郭佩成一邊喂雞一邊說。郭佩成今年69歲,還有肢體殘疾,他家因殘致貧,2014年被認定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在幫扶干部的幫扶下,2017年順利脫貧。
今年,利用特色種養業政策,裕林社區扶貧干部幫助郭佩成家購買了200只小雞。“我養的雞現在很多都有四五斤了,母雞生蛋賣的錢還可以用來補貼喂養雞的稻谷錢。”郭佩成的幫扶責任人嚴德春和他一起算了一筆賬,到了年底,把這些雞都賣了,除去養雞的成本,至少得賺1萬元。郭佩成去年家庭收入共5萬多元,今年預計收入7萬多元。
同樣,今年48歲的盛雙五是林頭鎮裕林社區盛疃自然村的貧困戶。考慮到他之前得過腦梗,不能做粗活和重活,扶貧干部按照“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精準施策,給他送去了100只雞仔。養雞最重要的就是防止雞瘟,每天早晨盛雙五都要清理雞圈,用水將雞圈沖得干干凈凈。一日三餐按時喂養雞仔,細心觀察它們的動態,不敢有絲毫馬虎。他把這些雞仔當作寶貝一樣,一直精心照顧,看看小雞一點點長大,他的心里也越來越踏實。
“社區的扶貧干部經常過來指導我,告訴我要怎么養,怎么防止雞生病,給了我很大的信心。”今年七月份的時候,盛雙五賣了30只雞,一共賣了1300多元。除了特色種養業政策,盛雙五這幾年還享受了小額信貸、“雨露計劃”等幫扶措施。今年,他的女兒也大專畢業了。“女兒出來工作了,她也能掙錢了,咱家的生活真是越過越好嘍。”盛雙五的臉上有著掩藏不住的笑意。
為有效激發貧困戶干事創業、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含山縣林頭鎮一直鼓勵有條件、有能力、有發展意愿的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充分利用優質資源,發展養雞、養羊、養魚、養羊等自種自養項目來增加收入,并在資金、技術上予以大力扶助,讓貧困戶由脫貧走向致富。
記者 蘇自山 通訊員 張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