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如何危中尋機,蓄勢趕超,確保招商引資“不斷檔”“不掉鏈”?這是一場“疫情大考”。
當產業升級突破年的號角吹響,如何緊抓招商引資“牛鼻子”,跑出“加速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是一次“成長蛻變”。
謀定而動,從容不迫——
從市委、市政府領銜推進、統籌調度,到深化區域合作、“一馬當先”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再到搶抓“新基建”紅利,在區域競爭中拔得頭籌……馬鞍山始終以“跳起摘桃”的拼勁和“彎道超車”的闖勁,聚力招大引強,以招商大突破帶動產業大發展。
乘風破浪,逆勢破局!
梧桐成林,金鳳來棲!
一組組數據,展現了我市招商引資取得的豐碩成果:今年上半年,全市利用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746.5億元,同比增長12.39%,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7.86%;全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7億美元,同比增長5.9%,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3.45%,全市利用內外資總量雙雙位居全省第二。
招大引強 頂層設計“最強音”
3月19日,總投資約28.73億元、擬用地480畝,老虎燃氣(上海)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液化天然氣調峰保供存儲集散中心項目正式落戶鄭蒲港新區。
今年5月,總投資30億元的瑞聲精密元器件研發制造項目落戶馬鞍山,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年產值50億元,年稅收5億元。
……
“馬鞍山只爭朝夕的工作作風和市主要領導高位推進的招商熱情令人感動和欽佩,極大地增強了我們來到馬鞍山投資興業的信心!”老虎燃氣副總經理黃玉坤道出了大多數企業的心聲。
沒有高質量的項目支撐,就談不上高質量發展。重大產業項目的相繼落地,在同頻共振中發揮疊加效應,推動了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加速了產業集聚,壯大了產業規模,澎湃了發展動能,為全市經濟增長構建了牢固的“穩定器”。
凝聚共識,方能形成合力。今年以來,我市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產業升級突破年”總體部署,爭分奪秒、搶抓機遇,把招商引資工作視作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舉全市之力大招商,聚全民之智招大商。
以市領導領銜推進重大項目為抓手,建立“一個口子甄別、一個團隊談判、一套政策扶持、一個專班落實”的工作機制。堅持每周梳理重大項目進展表,每月召開市領導領銜推進重大項目調度會,每季度召開市招商引資領導小組會議,傳導招大引強壓力,加快項目轉化速度。
吹響號角,踏上征程。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外出招商15次、9個載體單位主要領導累計外出招商325天、8個駐外招商小組長年在外開展招商工作、4個專業招商小組開展精準招商……有效地推動了一批在談項目取得實質性突破。
舞好考核“指揮棒”,打出精準“招商拳”。我市將“對接長三角、融入南京都市圈產業協同情況”“世界制造業大會集中簽約項目履約情況”“各載體主要負責人外出招商”“農業產業化招商情況”“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等內容納入2020年全市招商引資考核體系,倒逼招商引資提質增效。
凝心聚力謀發展,招大引強見成效——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15個,較去年同期增加5個;總投資891.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25.8億元,同比凈增57.6%。從項目體量上看,項目投資額明顯增大,其中5億元以上新簽約工業項目63個,較去年同期增加43個,同比凈增215%;20億元以上新簽約工業項目12個,較去年同期增加5個,同比凈增71.4%。
全市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24個,較去年同期增加14個,同比增加12.7% ,超序時進度18.9個百分點。其中:5億元以上新開工工業項目32個,較去年同期增加23個,同比凈增255.6%;20億元以上新開工工業項目6個,較去年同期增加5個,同比凈增500%。
截至目前,16個市領導領銜的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中寶能智能家居及裝配式建筑產業園、騰亞精工工業制造、中商聯跨境冷鏈物流產業園等9個項目已經簽約,其中瑞聲科技精密元器件研發制造、中國電子馬鞍山產業基地等3個項目已開工。
借船乘風按下發展“快進鍵”
3月20日,作為南京騰亞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募投項目,占地100畝的安徽騰亞科技有限公司的精密工具研發與制造基地項目落戶博望區。
年前才接洽,年后即簽約......疫情之下,對于這樣高效率的步伐,企業常務副總經理孫德斌十分點贊。“由于江寧工廠擴大產能的迫切需求,我們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的博望。最主要的是,博望區招商團隊的專業精神和優越的營商環境才使我們下定決心扎下根來。”招商引資只有沖鋒號、集結號,沒有休止符。利用區位優勢,搶抓機遇;明確主攻方向,精準對接;加強區域聯動,錯位發展。在我市,這樣的招商方式不是個例。
7月10日,博望區政府與上海康達醫療器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電氣康達醫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相約在博望區建設品牌醫療設備研發、生產和銷售基地。“高速度、高效率已成為馬鞍山的城市名片。”上海康達醫療器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總經理岳世好開門見山地說。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按下“快進鍵”,馬鞍山始終以“一馬當先”的姿態加速融入一體化發展。為了唱好寧馬“雙城記”,加速融入“一體化”,我市積極對接滬蘇浙產業布局,優化我市區域產業定位,加強長三角區域精準招商,推進長三角一體化聯動招商,高水平承接滬蘇浙產業轉移。《南京市與馬鞍山市共同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南京市江寧區與馬鞍山市共同推進毗鄰區域協同發展合作備忘錄》《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共建框架協議》《花山區-江寧區文化旅游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浦口-和縣跨界一體化發展框架協議》......一項項協議先后簽署,“血脈相連”,如橋梁般架起了寧馬兩市毗鄰區域多點開花、聯動發展的新格局。招商引資出實招,創新思路謀共贏。為聚焦聯合招商共贏,加速構建區域合作新模式,市投資促進中心積極赴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特別是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加強與當地政府部門、開發園區、行業協會、研發機構的聯系,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加強精準對接,擴大招商成果,實現“雙招雙引”“擲地有聲”。特別是從馬鞍山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相配套、實現產業協同發展的角度出發,重點圍繞南京“441”主導產業定位,積極承接滬蘇浙優質產業轉移。
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資新簽約長三角地區億元以上項目132個,同比增長16.8%,占比61.4%;總投資509.7億元,同比增長62.7%,占比57.2%。云恒智能制造產業園、寶葫蘆檔案區塊鏈等一批來自長三角的項目落戶我市。舉辦“融入南京都市圈·寧馬招商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簽約項目31個,總投資129億元。參與“安徽省深入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暨第五批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現場推進會”,組織集中簽約項目57個,總投資887億元。
搶占賽道產業升級“強磁場”
挖掘機不停揮舞巨鏟,運土重卡來回穿梭......盛夏八月,走進中電泰日升馬鞍山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68萬套5G通訊結構件項目工地,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160多名工人正在辦公樓及廠房緊張施工作業。
1月10日簽約,2月9日啟動設計招標,4月25日打樁機進場......為搶抓新基建紅利,慈湖高新區將泰日升項目作為1號工程來抓,靠前服務,加強保障,助力項目簽約落地不斷跑出“加速度”。
“項目建設正全力以赴往前趕,所需生產設備也在同步采購之中。”公司副總經理胡冰表示,“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我們有信心!”
“規劃圖”變成“效果圖”,“效果圖”變成“施工圖”,“施工圖”即將變成“竣工圖”......作為“新基建”的代表,泰日升的簽約、落地只是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欣視景高端智能裝備制造項目、中興通訊5G配套項目、瑞能智慧能源與制造項目、瑞斯康達通訊項目、半導體封裝測試項目......一大批優質新基建產業項目順利實施。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中涉及5G網絡、人工智能、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軌道交通等新基建領域項目47個,總投資234.9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18個,20億元以上項目3個。
新基建項目的強勁增長,得益于我市招商路徑的精準選擇,“出擊式”主動對接,“點穴式”精準招商,有效優化成本,提高產業能效。
產業升級,招商是“推進器”,服務是“孵化機”。在產業布局不斷革新、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的新格局中,我市招商部門搶抓機遇,爭先布局,“謀”“研”“落”“聚”四步招商法,化“單一”向“多元”,變“低端”為“品牌”,從“粗放”到“精細”,加快轉變,“智造”升級,不斷為我市經濟注入澎湃活力和強勁韌性。
按照“強主導產業鏈、補新興產業鏈、延戰略產業鏈、建未來產業鏈”的路徑,推進產業協同集聚。圍繞“半導體、通信通訊、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汽車”等新興主導產業,引進一批強鏈項目。圍繞“奧克斯、華菱、中興通訊、蒙牛”等重點企業,摸排產業鏈上下游,集聚一批優勢補鏈項目。圍繞智能裝備(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高端數控機床三大戰新基地,搶抓寶武集團“1+8”投資計劃的重大機遇,培育一批戰新延鏈項目。
深諳人才是產業升級的“生命力”,市投資促進中心會同市科技局赴縣區、開發園區招商部門開展集中調研活動,開展政策培訓,完善動態項目信息庫,大力引進科技人才團隊,加快推進科創成果和產業化項目轉化落地。上半年,中科(馬鞍山)戰略新材料科技園及創新平臺、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雙創基地、東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馬鞍山雙創基地、中國藥科大學技術轉移馬鞍山分中心等一批科創平臺加快發展。
多元探索促招商,提檔升級謀發展。
為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全市招商部門深入推進文旅產業招商,含山縣梅山生態園觀光旅游、花山區陶然里、馬鞍山濮塘體育小鎮、博望區文化中心等一系列項目“開花結果”。積極抓好農業產業化招商,確保農業招商取得實效。
據悉,1-6月,全市新入庫省外億元以上文旅項目5個,總投資額51.4億元;共實現招商引資農業項目41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8個,總投資135.4億元。
記者 任德玲 通訊員 朱瑩 計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