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5時,天剛蒙蒙亮,和縣八禁村守友草雞家庭農場便開始了一天的喧囂。馬守友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給雞開泵打水,后給雞投放飼料,從第一個雞棚到第六個,馬守友需要2個小時。
圖為馬守友給雞喂食
上午9時,記者走進和縣八禁村守友草雞農場,只見一部分草雞躲在大棚里乘涼。“這些草雞從小在山谷中長大,保證了雞的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這些草雞可謂正宗的跑山雞,每年僅養雞販雞老馬就能獲利6萬多元。
圖為大棚里乘涼的跑山雞
其實4年前的馬守友是一名貧困戶,他自身患肢體四級殘疾,還要照顧患有煙霧病的妻子,一家三口生活沉重。 為實施精準扶貧,2017年春,駐村扶貧工作隊對馬守友開展“一對一”幫扶,結合他家地處山坡適合養雞的現狀,實施家禽養殖扶貧計劃。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馬守友建立了6個養雞大棚。
圖為守友草雞養殖家庭農場營業執照
“脫貧致富,雖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但最關鍵的還是要靠自己干!”馬守友表示,一開始養雞并不順利,后通過家禽養殖專家的上門指導,使養殖的雞仔再也沒有出現死亡。截止2018年底,馬守友成功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脫貧后的馬守友吃水不忘挖井人,幫助村里王道祥和許志元兩戶貧困戶養雞,他在自己引進雞苗的同時幫助他們各引進200只小雞苗,放到自已的養殖場里統一飼養,在小雞苗挨過幼仔期后,再把兩戶200只雞苗送到各自家中養殖。
圖為馬守友巡雞棚
圖為馬守友收獲新鮮雞蛋
“以前沒什么養殖技術,現在有馬守友這一技術后盾,我們敢養了,還通過養雞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王道祥說道。
圖為馬守友抱四斤重跑山雞
記者 陳義山 通訊員 倪林
[責編:
張琦 實習編輯:高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