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來,馬鞍山境內持續強降雨,江河水位不斷上漲,防汛形勢十分嚴峻。馬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隊聞“汛”而動,沖鋒在前,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汛搶險救災中。他們披橙甲戰洪水,暖人心為人民,以實際行動詮釋消防救援人員的初心使命。
7月17日5時至11時,當涂縣出現持續強降雨,縣城內部分小區、道路瞬間被水淹沒,數百名群眾被困。災情當前,當涂消防救援大隊緊急出動,支隊增援力量迅速到達。救援小分隊在各個小區道路上來回奔波、反復喊話,挨家挨戶搜救被困人員。消防救援人員10多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休息,成功疏散解救了上百名群眾。“當時腦中就一個念頭,要抓緊時間救援,堅決做到不落一戶、不剩一人!”當涂消防救援大隊的尹陽說。
受持續暴雨和洪水侵襲,7月中下旬,含山縣林頭鎮原先主干道太湖山路儼然成了一條河流,隔斷了林頭鎮3個社區、6個行政村近萬人出行,也阻攔了鎮上安置點、防汛前置點的所有物資補給。含山縣消防救援人員得知消息后主動請纓,并向支隊全勤指揮部報備請求支援。
市消防救援支隊迅速作出力量調整,從執勤點抽調人員和裝備,45名指戰員分3組編隊輪班作業,24小時隨時待命。消防救援人員駕駛10艘沖鋒舟為當地群眾打開了一條“生命通道”,每天風雨無阻地為村里的安置點和防汛點送去食物、帳篷和醫用物資,當起了當地群眾出入的“擺渡人”。
一趟、兩趟、三趟……一天、兩天、三天……這支代表著希望的“橙色”救援小分隊,成為這條水路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之為“橙色號”。十多天的時間里,“橙色號”往返近4000公里。
7月20日開始,沿江各段大堤已經被超警洪水浸泡了十余天,土壤含水量飽和,水壓高低差加大,背水坡的土壤極易松動,護堤巡堤刻不容緩。可是擺在眼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各段堤腳處都有綿延的雜草樹木,短的一兩公里,長的十幾公里,人員根本無法通過,巡堤護堤工作出現了盲點。
得知情況后,花山、雨山、和縣、馬鞍山經開區、博望、慈湖等消防救援大隊主動領命,快速出擊,化身“伐木工”“清障員”,對堤腳的樹木雜草進行清理。經過消防救援人員連續多天作戰,累計近百公里長的堤壩清障“硬骨頭”,終于在長江二次洪峰到來之前被指戰員們啃了下來。
轉移群眾,積水再深,洪水再急,他們也要扎進去;搶險救援,他們挺身而出,沖在第一線;洪水中那一抹靚麗的“消防橙”,讓群眾心安,給人力量和希望。據統計,自防汛以來,全市消防救援隊伍共參與處置抗洪搶險行動153起,出動人員2789人次,出動車輛333輛次,出動舟艇492艘次,營救群眾193人,轉移疏散群眾208人,助民解困4000余人。
記者 廖嵐鈞 通訊員 周衛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