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徑約3米的風電回轉支承正在進行出廠前的最后檢測,首批產品將陸續裝箱啟運……7月底,馬鞍山方圓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片繁忙,總價值1億多元的風電回轉支承“大單”即將迎來首批交付。
生產繁忙,訂單不斷。疫情沖擊下,方圓精密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0%,凈利潤同比增長50%,交出了一份“逆勢飄紅”的亮眼成績單。
“迎難而上、主動轉型,才能創造轉機、贏得先機。”公司辦公室主任張觀良告訴記者,憑借自身雄厚的技術研發優勢,今年以來,公司瞄準高端市場,主動調整產品結構,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進軍。公司高低附加值產品比例已從過去的“五五開”變成了現在的“八二開”,各類新產品已成功應用于民用發電機械、精密醫療設備等領域。同時,依托正在進行的智能化改造“五年行動計劃”,大幅提升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讓產品更具競爭力。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產業帶來巨大沖擊,但也孕育著新的機遇。在馬鞍山經開區,越來越多的企業化“疫情之危”為“發展之機”,正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推進企業轉型升級計劃,讓這片全市經濟發展“主戰場”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馬鞍山眾翌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排排機床高速運轉,一批批新能源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正不斷下線。
作為一家從事鋁型材制品生產制造的企業,公司生產的各類液晶屏幕邊框主要供應華為、海信、小米、夏普等知名廠商。今年以來,公司搶抓機遇,積極投身新能源領域,開始研發生產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
“在促進汽車消費和‘新基建’等政策推動下,國內動力鋰電池產業呈現出逆市上揚的良好態勢。”公司董事長吳希華說,通過轉型升級,新能源事業已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接下來,我們還將布局更多新業務板塊,在轉型升級中不斷做大做強。”
走好“轉型路”,鼓足“新動能”。今年以來,馬鞍山經開區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落實“六穩”“六保”工作要求,加快推動產業升級突破,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做大做強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綠色食品三大產業集群;著力培育蒙牛“雙百億”產業基地、寶武重工、華菱星馬等“百億級”龍頭企業;軌道交通產業園、微電子產業園、長江經濟帶皖江電子及新能源基地、青浦工業園、大數據產業園等新型產業園區加快推進;加快混合動力重型商用車技術中心、能匯軌道交通研發平臺等重點科創平臺建設……今年以來,園區圍繞三大主導產業和三大產業集群,全力以赴實施招大引強,堅定不移推動產業升級。上半年,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6.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幅20.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幅19.4%,經濟運行整體快速回升態勢明顯。
文/圖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張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