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書記在這里嗎?”“往前走,他帶著人搶險去了……”
7月17日上午8時,雨大如豆,砸在湖陽鎮鎮庵村防汛指揮中隊的集裝箱值守點上,噼啪作響。
順著已滿是積水的路面向前行,不遠處,十余人正在東埂護坡上緊張除險。領頭的,正是村黨總支書記夏家輝。
“這里地勢低,一下大雨路面積水就往埂下淌,泡軟了埂腳就麻煩了!”護坡上,夏家輝正帶領村里的搶險隊員順著護坡壘沙袋,鋪設彩條布,開挖水溝,一“擋”一“引”,不讓流下的水積在護坡上。
“暴雨還在下,石臼湖水位一天漲了12厘米。天不給人信心,我哪里閑得住?”望著眼前波濤洶涌的石臼湖,夏家輝的心一直都是懸著的。
7.47公里的東埂埂段,是鎮庵村的“防守范圍”,戰線長、壓力大。從7月4日上堤值守以來,夏家輝和全體村干部劃片包保,日夜堅守在大堤上。十幾天下來,離家咫尺的夏家輝,僅僅回家洗過三四次澡,換下濕透的衣服,又匆匆回到堤上。
夏家輝在大埂巡查
“災難面前,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我是村書記,更要帶頭干,要像樁子一樣時刻‘釘’在大堤上。”夏家輝一字一頓,語氣堅定。
黨員帶頭,群眾緊跟。在夏家輝的帶領下,數十名黨員站了出來,近200名群眾跟了上來,大家齊心協力保衛家園,誓與“洪魔”斗到底。
7.47公里長的埂段,7個集裝箱值守點,哪里有險情就出現在哪,哪里最危險哪里就有他。一天下來,夏家輝不知道要走上多少路,處理多少事。用他自己的話說,光是電瓶車,一天就要充上兩次電,“還不一定夠”。
日夜堅守,小擦小傷在所難免。“你看他的臉,這是前兩天清理雜草割傷的”;“手上也有,皮都磨破了……”村民夏年寶說。“現在是戰時,這點小傷算個啥,不礙事。”夏家輝連忙打斷道。
在夏家輝心中,“守住大堤、保住家園”才是天大的事。責任心強的他,白天巡、晚上查,“能睡兩三個小時整覺都是奢侈。”徹夜值守在大堤上,夏家輝說他即使抽空躺下也會睡得不踏實,心里總是想著還要再去哪里看一看。
“夏書記,另一處護坡上又出現了積水,您趕緊去看看吧。”“走!”夏家輝簡單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一腳跨上電瓶車。
雨越下越大。夏家輝的身影很快便消失在了雨幕深處。
“天不給人信心。”這是夏家輝剛剛說的話。轉而一想,有這樣的“實干書記”擋在洪水和家園之間,不就是最大的信心嗎?
文圖/記者 劉挺 儲燦林 通訊員 陳海波 邢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