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庫登記、抽樣檢驗、過磅稱重、卸糧入倉……連日來,在一江兩岸各委托收儲庫點,夏糧托市收購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
6月10日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以來,截至7月9日,小麥最低價收購量已達4.26萬噸。農戶“糧出手、錢到手”,正讓金燦燦的“豐收”變成沉甸甸的“增收”。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在“六保”任務中處于基礎性、前提性地位。特別是在疫情沖擊下,把老百姓的“飯碗”端穩端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
今年以來,我市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通過鞏固穩定糧食生產、強化糧食宏觀調控、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切實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千方百計護好百姓“米袋子”,牢牢扛穩保障糧食安全的重任擔當。
穩定糧食生產“基本盤”
又是一年豐收季!
今年,我市夏糧又喜獲豐收。據統計,今年全市小麥面積73.35萬畝,較上年增長0.24%,總產24.58萬噸,較上年增長2.61%。
特殊之年的豐收來之不易。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夏糧春季田管的影響,市農業農村部門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小麥田管”,組織300多名農技人員包村聯戶,開展線上線下技術指導服務。特別是小麥赤霉病防控期間,組織201支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投入到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中,統防統治面積達105.2萬畝次,占比70.2%。
手里有糧,心中不慌。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牢牢抓住糧食生產“牛鼻子”,穩住農業這個“基本盤”。
今年以來,我市通過及時兌現標準化示范區政策資金,引導農戶擴大早稻、再生稻種植面積,預計全市早稻和再生稻種植面積達3萬余畝,較上年增長25%以上。同時,通過發展專用品牌稻米,進一步穩定了全市以一季稻為主的夏種作物播種面積。據初步統計,2020年我市一季稻面積達171.2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
當前正值在田農作物夏管的關鍵時期,市農業農村部門正密切關注強降雨等災害性天氣,積極開展抗災田管指導,因地制宜提出技術對策,確保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不斷強化糧食宏觀調控
市區糧油價格采集由“一周一報”改為“一日一報”;對糧油加工企業庫存原糧、成品糧進行全面摸底登記,確保在第一時間能“調得動、供得上”……
疫情期間,為全力保障市民日常消費需求,我市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大力引導全市糧油加工企業特別是糧油應急加工企業及時復工復產,全市日均庫存大米約4500噸、面粉350噸、食用植物油2000噸,有力確保了全市糧油市場供應充足、渠道暢通、價格穩定、市場秩序良好。
加強糧食宏觀調控,確保糧食市場穩定。今年夏糧收購期間,我市緊緊圍繞農民售糧需求,精心組織,多措并舉,堅決守住不發生“賣糧難”底線,確保農戶賣上“明白糧、放心糧、舒心糧”,全市小麥收購市場持續保持平穩有序。
同時,積極組織省、市級儲備糧油輪換。在全面盤點我市市級儲備糧食儲備規模、品種結構和管理現狀的基礎上,落實2020年市級儲備糧輪換計劃9191噸;同時完成了13000噸省級儲備中晚秈稻輪換出庫。
此外,我市正著手開展《馬鞍山市突發糧食事件應急預案》修訂工作,并將組織開展全市應急供應網點、應急加工企業和配送中心運行情況調查,不斷健全完善糧食應急保供體系,提高糧食應急保供能力。
切實守好糧食安全“防線”
不斷提升收儲能力,糧食安全的“根基”才會更牢固。
今年以來,我市積極謀劃祥隆公司二期1.5萬噸糧庫建造、運糧河糧庫2.5萬噸改擴建工程等7個糧食倉儲和物流基礎設施重大項目,總投資24.66億元,力爭年內實現當涂運糧河糧庫改擴建工程項目開工建設,進一步提升全市糧食收儲能力。
同時,深入推進“智慧皖糧”信息化建設應用,不斷提升“線上”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全市25個規劃糧食庫點、15個大型龍頭加工企業、2個糧食應急企業、1個市級管理平臺和3個縣級管理平臺實現“糧”“倉”數據信息化、業務智能化,做到“遠程能看到,庫存全知道”。
此外,大力指導我市大型零售龍頭企業、糧油加工龍頭企業建設“放心糧油”配送中心、示范店或經銷點。今年以來,全市新增“放心糧油”網點20個、6個新增網點正在申報驗收。上半年已完成50個“放心糧油”網點的95個樣品抽檢任務,未發現不合格糧油產品。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李世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