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土坑兩塊板,三尺土墻圍四邊。”家住在當涂縣大隴鎮霍村的李桂花回憶曾經的農村旱廁仍然記憶猶新。她說,自從改廁后,不僅家里干凈衛生了,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夢寐以求的生活,現在終于享受到了。”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廁所雖小,情系民生。”近年來,農村廁所“革命”不僅成為關系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也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我市在摸清全市農村戶用廁所底數的基礎上,結合村民意愿,根據地區差異和村莊類型,因地制宜,“量身”打造適合各區域的改廁方案,大力推進三格式化糞池等改廁模式。
“我們還在全鎮建立了管護和使用監督公示牌134塊,公布投訴舉報電話,建立健全群眾投訴受理處理機制,以確保廁所問題有人管、有人修、有人淘。”當涂縣大隴鎮鄉村振興辦工作人員褚敏表示,農村改廁“三分建、七分管”,必須要做好建管銜接,實現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護。
今年,我市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對標補差,整村推進農村廁所改造工程,同步推進廁所糞污資源化利用工程,一方面建立統一的調度推進體系,在組織領導、資金保障、規劃設計、招標采購、建設施工、建管驗收、運行維護等方面系統謀劃,一體化推進,實行“建管養”三個環節全鏈條閉關管理;另一方面堅持建管并重,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和農民主體作用,建立“市級指導、縣級統籌、鄉鎮負責、村級配合”的四級推進、管護體系。
“計劃到11月底,雨山區、當涂縣、馬鞍山經開區實現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普及率達90%以上,廁所糞污基本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其他縣區、園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全市建成鄉鎮改廁服務站36個。”市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業促進科科長盛偉表示,還將對2016年以來美麗鄉村的戶廁改造和2017年以來自然村的廁所改造進行全面的排查整改、鞏固提升,進一步將農村改廁做好、做實。
記者 鄧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