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上一個類似創可貼的無線體溫探測器,用手機便可實時監測體溫,數據還可遠程共享。疫情發生以來,馬鞍山芯海科技有限公司緊盯市場需求,在短時間內研發出的這款新產品,已大量出口到國外,有效避免了接觸式測溫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為全球抗疫貢獻了“馬鞍山力量”。
企業“危中搶機”贏市場,產業“逆勢走強”滿目新。
今年以來,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我市堅持創新引領、強化項目支撐、加快產業集聚,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加快培育發展戰新產業。來自市發改委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我市納入全省考核的343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實現產值增長24.8%,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其中,4月、5月當月增幅連續兩個月保持全省第一。
強勁上揚的曲線,不斷攀升的數據,既是我市“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有力詮釋,更以不斷壯大的新動能,為產業升級突破、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無限活力。
聚力創新,搶占發展“智高點”
從自供電專利技術全球領先,到業內首創“雙引腳”同步整流解決方案,再到率先在氮化鎵芯片應用領域進行研發布局,成立以來,安徽省東科半導體有限公司聚力“方寸間的創新”,其自主研發的電源管理“中國芯”,不僅性能躋身國內一流,部分技術更是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過去‘上門賣產品’,現在‘登門買產品’,這是創新帶來的喜人變化。”該公司副總經理楊偉真說,得益于眾多關鍵核心技術的加持,“東科造”芯片已逐步實現進口替代,疫情期間依然訂單不斷。“去年公司營收在1.4億元,今年預計達到2億元。”
創新,是引領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戰新產業加速壯大的關鍵支撐。
從面對疫情沖擊,用創新筑起“抗寒”屏障;到搶抓“新基建”機遇,用創新勇立發展“濤頭”,我市廣大戰新產業企業堅持創新驅動,努力“化為危機”,快步跑在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最前沿,為高質量發展帶來勃勃生機。
我市還通過“借外力、練內功”,不斷提升各類創新平臺支撐能力,為戰新產業加速壯大匯聚“最強推力”。一方面,我市積極融入“長三角”創新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借助長三角地區科教資源、創新資源,搭建市級層面的創新合作平臺,促成一批合作成果轉化落地;同時,通過整合全市創新資源和科技人才,加強與企業、高校的對接,深化政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就地轉化,不斷提升我市創新能力建設水平。
聚焦項目,加速集聚“新動能”
挖掘機不停揮舞巨鏟,運土重卡來回穿梭……走進中電泰日升馬鞍山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68萬套5G通訊結構件項目工地,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
1月10日簽約,2月9日啟動設計招標,4月25日打樁機進場……為打造“落地即開工”樣板項目,慈湖高新區將泰日升項目作為一號工程來抓,靠前服務,加強保障,助力項目建設不斷跑出“加速度”。
“項目建設正全力以赴往前趕,所需生產設備也在同步采購之中。”該公司副總經理胡冰表示,“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我們有信心!”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堅實根基。培育壯大戰新產業,離不開一個個業態新、層次高、帶動性強的項目做支撐。
我市始終堅持“項目為王”理念,以“產業升級突破年”活動為契機,突出“招大引強”,積極承接滬蘇浙優質產業轉移;同時,通過強化項目統籌調度、強力推動項目建設、深化項目謀劃儲備,努力形成“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儲備一批”的項目持續推進格局,讓新動能加速積蓄,新活力持續迸發。
值得一提的是,為積極搶抓“新基建”機遇,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推進“新基建”工作的若干意見》,圍繞5G、大數據中心等7大領域,謀劃儲備“新基建”項目373個,總投資323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88.3億元,用一個個高質量項目,為戰新產業發展蓄足后勁。
聚合集群,鍛造轉型“強引擎”
連日來,寶武集團馬鋼軌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輪對(車軸)分廠的海外訂單源源不斷。
作為我市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基地骨干企業,今年以來,馬鋼軌交努力克服疫情影響,一方面積極完成存量訂單,一方面依靠穩定的性能和質量不斷開拓市場,保持了穩定的發展勢頭。
目前,以馬鋼為龍頭,數十家軌道交通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企業云集軌交基地,已形成走行零部件、軌道交通鐵基材料、軌道交通車輛部件及控制器件、軌道道路建設用產品等四大產業板塊,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戰新產業既要“跑得快”,更要“跑得穩、跑得遠”。如何不斷提升戰新產業整體競爭力、影響力?我市圍繞產業集聚持續發力,通過“引龍頭、建鏈條、育集群”,推動戰新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今年以來,我市以中國寶武重組馬鋼為契機,支持鋼鐵相關產業做大做強,持續推進智能裝備(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高端數控機床產業等3個省級以上戰新基地建設,協同培育若干個市級特色產業集群,加快打造“1+3+N”的產業集群(基地)布局,力爭未來集群(基地)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80%以上。
同時,統籌“三重一創”建設,扎實推進冶金行業污染防控與資源綜合利用省重大新興產業工程,積極培育新能源汽車用高性能石墨烯基復合電極負極、生物醫藥和關鍵電子材料3個省重大新興產業專項,促進我市戰新產業規模不斷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引領帶動全市產業轉型升級不斷跑出“加速度”。
記者 劉挺 通訊員 梅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