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激情飛揚,競相發展步履鏗鏘。初夏的馬鞍山,無論是機器轟鳴的建設工地,還是蓬勃發展的產業園區,到處可見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把重點住建項目建設作為改善民生、創優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集中優質資源,創新工作舉措,不斷凝聚項目建設的強大合力。如今,跟隨記者走進我市三大重點住建項目建設一線,看看它們如何出實招、強保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奮力跑出住建“四合一”項目建設“加速度”。
慈湖高新區智慧小鎮服務中心及配套設施工程:
錯峰施工 10月底全面完工

步入慈湖高新區智慧小鎮服務中心及配套設施工程施工現場,走過“快速測溫凈化艙”,完成登記等一系列手續,只見一條寬寬的水泥路將工程分成了兩塊:東側,工業生產地塊上,4棟標準化廠房整齊劃一地豎立在眼前,陽光照射在玻璃上閃耀著藍色的光芒;西側,研發服務地塊,塔吊巨臂揮舞間,6層研發樓、3層辦公樓、13層人才公寓和13層商務酒店已全部封頂,或被腳架和綠色防護網包圍,或露出雛形,38臺吊籃懸掛外墻,200余名工人分別進行二次結構施工、室內裝修和室外幕墻安裝。
據悉,智慧小鎮服務中心項目將以電子通信和智能制造兩大產業基地為主體,易銳光電、皖興通、云佳智能、亞遙智能制造等一批項目逐步聚集、等待入駐。它們覆蓋5G、電子通訊、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智能設備、醫療器械等諸多領域,投資規模大、產業帶動性強,是慈湖高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項目建設一刻也慢不得、等不得。”項目現場負責人董杰告訴記者,復工以來,施工單位積極調配人力、物力,加強項目溝通協調頻度,加力要素保障速度,加密施工建設強度,并在進入6月后實行錯峰施工,確保安全、質量、環保的前提下,避開中午高溫作業、延長早晨和傍晚施工。“后面我們將努力克服疫情、天氣等因素影響,確保按質按量在10月份完工。”董杰說。
市檔案館資源管理中心項目:
防控不懈怠 打好收尾戰
施工一線也是戰“疫”前線。連日來,市檔案館資源管理中心項目建設現場是一片繁忙,雖已進入到最后收尾沖刺階段,全員上下鉚足勁兒抓建設,但疫情防控是絲毫不曾懈怠。
屋外下著雨,外墻玻璃安裝和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被迫停下腳步,顯得空蕩蕩的。但進入主體結構中,人開始多了起來,或在服務大廳里安裝鋁制天花板,或在辦公室里組裝燈具,或在走廊里粉刷著墻面,但無一例外,他們都戴著口罩。“又防疫情,又防灰塵,一舉兩得了。”工人們笑著說。
項目建設總工程師房紹杰介紹,目前工地工人有200名左右,其中90%是本地人,避免了在工地聚集居住的可能。房紹杰表示,每天早晨上班前,工地都有專人給工人進行登記、測溫,并要求戴好安全帽和口罩,平日里也全面做好人員排查、防疫物資、宣傳引導等工作,實現疫情防控常態化。
據悉,該項目總建筑面積30204平方米,由檔案庫房、業務和技術用房、對外服務用房、辦公和附屬用房等組成,未來將容納市檔案館、市城建檔案館、市方志館,成為融陳列展覽、辦公、保管等為一體的基地。目前,項目主體結構已經完成,正在進行室外附屬和內裝、機電鋪設、外墻安裝等收尾工程,計劃在9月達到完工條件。
馬鞍山經開區紅星中學整體搬遷項目:
三班兩運轉 加快項目推進

門前一塊大屏幕,多少班組、多少工人、出勤狀況、項目布局,輪番滾動、一目了然。還未進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星中學整體搬遷項目的施工現場,信息化的手段已讓這個工地顯得很是“高大上”。“這讓疫情防控、安全生產、項目管理更加高效。”項目現場負責人梁義說。
進入其中,施工車輛往來穿梭、生產機器轟鳴作響、項目服務人員來回奔忙,搭腳架、扎鋼筋,平整土地、清運土方,處處一派忙碌景象。“自3月份復工以來,我們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基礎上,實施三班兩運轉、歇人不歇機的施工模式,全面加快項目推進速度。”梁義說。
目前,土方開挖、施工便道建設等工作已經完成,樁基施工全面鋪開,兩棟宿舍樓拔地而起,已建至三層以上,預計整個項目工程將在明年年底竣工驗收。項目建成后為24軌寄宿式高中,設教學班72個,可容納3600名學生入學。
記者 鄧婷婷 通訊員 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