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化驗報告能否不去現場打印直接在手機上查閱?能不能通過水電氣實時數據判定孤寡老人的安全情況?……通過數據歸集與共享,這些在不久的將來都有望實現。6月11日,記者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獲悉,我市已啟動政務數據目錄編制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已歸集15.8億條政務和社會數據,完成市級個性化數據目錄編制1265項,數據目錄編制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陣。
所謂數據歸集,是指通過歸集各單位的海量數據,構建人口、法人、電子證照、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庫,搭建全市大數據中心共享交換平臺,充分開放全市現有數據資源,為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數據要素保障。這將有助于各部門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便民服務。
今年5月20日,我市正式啟動政務數據目錄編制專項行動。認領省級政務數據資源標準化目錄逾500項,形成市級標準化目錄,同時開展部門個性化數據目錄梳理,審核匯總形成市級個性化目錄達1265項。按照統一部署,我市將于10月底前實現政務數據100%歸集、社會數據60%歸集。
“數據一張網,全市一盤棋,關鍵在于實時對接、實時共享。”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數據資源管理科副科長夏琦進一步解釋說,不同于大多數地市以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為標準進行目錄梳理,我市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以本地自建信息化系統為主、政務服務事項清單為輔,通過“雙條腿走路”的方式對目錄進行編制,“這就像超市里的貨架,只有分類清晰、標簽明了,才便于顧客選購。”
目前,政務數據目錄編制進展順利,已初步建成了人口、法人、空間地理、電子證照4個基礎庫。截至目前,數據交換總量達到28.3億條次,沉淀數據達15.8億條,通過全省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已共享調用省級數據資源種類1658種,沉淀數據1510萬條,累計交換數據達124.4億條次,有效推動數據高層級、跨區域實時共享。
記者 任德玲